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推動我國對外投資邁上新臺階

2016-08-11 09:19 來源:經濟日報  我有話說
2016-08-11 09:19:03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中央黨校省部級進修班(第59期)“世界格局變化與中國對外戰略”研究專題第三課題組

  自從我國倡導企業對外投資以來,對外直接投資額不斷增長。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資本凈輸出國的新格局,對外投資成為我國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與世界共同發展的重要方式。在國內企業加快對外投資的過程中,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和趨勢,但也暴露出了整體合力不足、國際經驗欠缺、境外監管趨嚴等問題。對此,需要從國家政策支持、企業自身努力等多個角度出發,推動我國對外投資邁上新的臺階,促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

  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體概況

  2015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4.7%,達到1180.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境外投資企業總數近3萬家,遍及全球80%的國家和地區。進入2016年,國內企業海外投資激增,前5個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735.2億美元,同比增長61.9%。我國企業加快對外投資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特點、新趨勢。

  其一,投資行業持續向多元化和高端化發展。2015年,國內企業海外投資目標行業中,科技、媒體和電信(TMT),汽車和運輸,金融服務三大行業繼續占據海外并購前幾位,均比上年大幅增長。與之相對應,礦產和能源行業在國內企業海外并購交易中的比例則迅速下降。這顯示出,我國對外投資正不斷向產業鏈的上游移動。

  其二,對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成為亮點。發達國家經濟逐漸復蘇,加之其技術、市場等優勢,契合了國內企業與日俱增的產業升級需求。2011年至2015年,國內企業對北美和歐洲的并購額分別增長了137%和98%。與此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2015年國內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金額14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2%,高于同期對外投資整體增速。

  其三,投資主體和投資方式更加多元化。民營企業已逐漸成為對外投資的重要力量,占我國對外投資存量的比重不斷上升。民營企業對美投資增長尤為迅速,占我國對美投資金額的比重快速上升。其中,私募股權基金、保險公司等金融資本對美投資迅速增加,并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從對外投資方式來看,股權和收益再投資的占比不斷提升。

  其四,對外投資形成多重目標共同驅動的格局。波士頓咨詢(BCG)的調研結果顯示,過去5年中國企業以獲取能源礦產為目的的海外并購數量占比僅為20%,以獲得技術、品牌和市場份額為目的的海外并購占比高達75%左右,企業對外投資逐漸形成以市場、資源、品牌、技術等多重目標共同驅動的格局。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力圖通過海外投資來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占領新的市場、擴大品牌認知度,而不是為了單純地保障關鍵資源的供應。

  二、對外投資面臨的新形勢新環境

  當前,我國對外投資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環境。

  一是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持續低迷,對跨國投資的依賴和借重上升。2015年全球貿易額下降13%,貿易量增長2.8%,連續第四年低于世界經濟增速。與之相對應,跨國投資正在逐步恢復增長,2015年全球FDI流量上漲38%,達到1.76萬億美元,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在當前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放緩的形勢下,各國對投資的依賴上升。2015年,共有多個經濟體通過了近百項涉及外商投資的政策措施,不少國家紛紛推出大規模投資計劃,例如,歐盟出臺了總規模3150億歐元的歐洲投資計劃、英國提出未來20年增加基建投資3750億英鎊等。與此同時,國際產業分工與合作仍在深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加速向低收入國家轉移,一些中高端制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取得新突破,各國均對新興產業發展寄予厚望,給我國對外投資提供了大量新的機遇。

  二是新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理念,為國內企業對外投資注入強勁動力。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和投資大國、從產品輸出到產品和資本輸出,是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居全球第二,廣闊的國內市場、雄厚的資金實力、強大的產業配套以及不斷增強的企業競爭力,為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新形勢下,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國內國際積極響應,不僅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力,而且也為沿線國家提供新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建設涵蓋面寬、包容性強、輻射作用大,將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重要引擎。與此同時,國家不斷推進對外投資便利化,健全“走出去”服務保障體系,強化對外投資的金融支持,一批多雙邊基金相繼組建成立,為對外投資增添新的動力。

  三是我國正在從世界加工廠轉變為裝備供應商,產業升級需要發展對外投資給予支持。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從世界加工廠轉變為世界裝備制造供應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一直作為“世界工廠”參與全球分工,但同時我國的裝備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也在大幅提高,裝備制造業產值已超過全球三分之一,多數裝備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例如,我國機床占世界的38%,造船完工量占全球41%。但是,隨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和產業結構調整壓力不斷加大,既有不少富余產能亟待消化和轉移,又有眾多產業亟需升級換代。我國的產業價值鏈分工到了不得不轉型的十字路口。從國際上看,擴大對外投資是很多國家向海外延伸或調整產業鏈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過剩,而中東歐、中亞、非洲等地區生產能力不足,希望引入我國的生產裝備和技術,雙方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這需要我們加大對外投資,形成深度的境內外合作機制,為裝備和產能國際合作提供途徑,為產業升級提供支持。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