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五”時期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設的若干重點
從2016年起,中國進入“十三五”時期。“十三五”時期,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設的大背景是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為了更好地發展,需要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設為其提供新動力。但這也同時表明,經濟要發展,確實離不開搞好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設。具體說,“十三五”期間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設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這項改革任務包含的要點比較多:第一,要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第二,要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并且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第三,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開展證照分離試點。第四,要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權力和責任清單,在部分地區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第五,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經營服務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家職業資格,實行目錄清單管理。深化價格改革,加強價格監管。第六,修改和廢止有礙發展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創新事中事后監管方式,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及時公布查處結果。第七,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施企業信用信息統一歸集、依法公示、聯合懲戒、社會監督。
二是大力推行“互聯網 + 政務服務”、推進政府信息化建設。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互聯網 + 政務服務”說起來是信息化建設,但實質是一種國家能力的建設,對政務公開、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體制變革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現在,整個互聯網技術也更加發達,以這為基礎的大數據正在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生活。多年來,政府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許多政府部門硬件設備獲得極大改善,但在農村、基層和偏遠地區硬件設備則相對薄弱。加快信息化建設更為重要的問題在于,必須解決部門利益阻撓,使得信息內部掌握而不對外公開,從而造成信息孤島現象。還要調整信息建設機制,克服以部門為中心的信息建設導致不能互聯互通,對軟件開發和系統維護不重視的問題。2015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確立了把政府大數據建設和創造健康發展的大數據作為核心內容,指明了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方向。
三是推進大部制改革,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大部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是橫向,也包括縱向改革;不僅是中央的政府機構的改革,也是包括各個地方政府在內的行政機構改革。大部制改革,不光是整合幾個部門的事情,在地方搞大部制,主要還涉及到國家現行行政層級比較多的問題。現在中國大陸有31個省區市,有的省管上百多個縣,最多的有一百五六十個縣,目前提出的省直接管縣(市),就是想裁掉地級市這一級的行政管理層級,從而減少一個行政層級。但是,按照現有的國家行政區劃設置,省級政府搞了大部制改革后,又怎能管得過來。一個省通常管轄四五十個縣還可以,要是管轄了七八十個甚至一百多個,就不一定能管過來和管得好了。因此,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優化我國的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在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改革,推進和深化鄉鎮行政體制改革。
四是加快和加大力度建設“四個政府”。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要“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這里講到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就是“四個政府”建設的問題。首先,要建設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要做到“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這24個字。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其次,要建設創新政府。創新政府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政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現在必須放在創新驅動上面,而不能靠過去的資源投入、資金投資,應轉向主要靠創新驅動。當今世界,各國競爭優勢也主要是競爭創新的優勢。其二是政府的自身建設也是這樣,唯有通過創新,才能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既要解決政府在創新發展中存在的資源不足、動力不足等瓶頸問題,更要解決政府在創新中存在著體制機制弊端的問題。第三,要建設廉潔政府。廉潔政府就是要求堅持依法用權,尚儉戒奢,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的精神,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堅持不懈地糾正“四風”,繼續嚴格執行國務院的“約法三章”,對腐敗分子零容忍、嚴查處,無論腐敗行為是出現在領導機關,還是發生在群眾身邊,都要嚴加懲治、絕不留情。第四,要建設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就是堅持主動作為,狠抓落實,千方百計為群眾著想,切實做到勤政為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的精神面貌要有新狀態。各級政府公務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把為人民謀發展、增福祉作為最大的責任,始終把現代化建設的使命扛在肩上,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憂樂放在心頭。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狠抓落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五是推進政府廉潔履職和反腐敗斗爭。在整個“十三五”時期,反腐敗斗爭仍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國家不僅要繼續清除腐敗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要把遏制腐敗的增量。不讓腐敗產生,這才是根本的目的。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堅決走制度反腐的道路。第一,要確定制度反腐的根本措施,即形成和建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制度反腐體系。第二,要落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嚴厲整治各種頂風違紀的行為。全面從嚴治黨要講責任制。現在,新出臺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不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或者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不良影響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各級政府的負責人,要切實承擔起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凡是失職失責者,必須受到紀律的懲處。第三,要加強行政監察工作,推進審計監督的全覆蓋。以減權、限權、創新監管等舉措,減少尋租空間,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第四,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持續深入發展,特別向基層延伸,糾正侵害群眾利益的各種歪風邪氣,懲治腐敗、除惡務盡。
六是堅決處理為官不為,克服庸政懶政怠政。官員不作為、庸政懶政怠政的問題,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了,對工作不力的,要約談誡勉;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又強調指出,“健全督查問責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 當前,在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設中,治理工作不力、為官不為、庸政懶政怠政,成了一個迫切需要回答和解決的問題。政府中確實有不少官員勤奮奉公,追求創新,但也確實有不少的官員思想境界不高、安于現狀、樂于守成,甚至精神萎靡不振、疲疲塌塌、出工不出力。這后面一部分人或者工作不上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感嘆現在當官沒好處,整天得過且過,事情拖著磨著,變相地“不給好處不辦事”;或者不敢擔當,怕惹問題,怕遭非議,遇到矛盾躲著來,碰到困難繞道走,不愿得罪人,充當老好人。進一步整肅和解決官員庸政懶政怠政的問題,必須采取有力的舉措:第一,要把公務員和干部勤政務實、干事創業的精神動力激發起來,增強公仆意識、責任意識。第二,要把公務員和干部勤政務實、干事創業的物質動力激發起來,重視和解決公務員個人利益問題,切實解決公務員收入過低、干事創業效益與其物質待遇不相稱的問題。第三,要有效激發公務員和干部勤政務實、干事創業的動力,還要讓制度釋放出巨大能量。必須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寬松氛圍,要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凡是在改革中出現失誤的,只要不是為了私利,就要寬容失誤,為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使他們心情愉悅,敢于擔當,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七是促進各項行政制度的更加成熟定型。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巡視時指出:“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按照這樣的時間表,必須在2020年左右完成此項任務。一是要成熟定型行政領導制度。國務院是中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實行總理負責制,在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機關中,也普遍采取首長負責制。完善這項制度,既體現了集體領導,又利于分清職責、快速高效地實施行政領導。二是成熟定型行政立法制度。行政立法可分為制定行政法規和制定行政規章兩種,完善這一制度有利于在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定、辦法,有力地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三是成熟定型行政執行制度。必須保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對于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要加大執法力度,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緊密銜接機制,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糾錯問責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