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中心組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開放發展列為引領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為新時期擴大開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廣西“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賦予廣西的新定位新使命。我們深刻認識到,廣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在開放,必須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構建面向國內國際開放合作新格局,為實現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國際通道、戰略支點、重要門戶的目標注入強大動力活力。
一、開放發展理念是引領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
開放發展理念把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推向歷史新高度。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條根本經驗。當前,我國開放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同以往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增長乏力,全球貿易萎靡不振,一些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TPP、TTIP等多邊貿易投資協定對現有貿易秩序和格局帶來挑戰,倒逼我們必須擴大開放,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打造競爭新優勢。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的任務更加緊迫繁重,必須以更高水平的開放來推動和支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擴大新一輪對外開放作為治國理政的重大方略,明確提出開放發展理念,彰顯了我們黨堅持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對開放發展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開放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定不移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新形勢下開放發展的新內涵和新要求,迫切需要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開放發展理念上來,主動調整那些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開放發展理念的認識,堅決糾正那些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開放發展理念的行為,徹底摒棄那些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開放發展理念的做法,在推動開放發展上取得新突破。
開放發展理念勾勒出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新路徑。開放發展理念,核心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目標是提高對外開放質量、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圍繞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以及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等方面,明確了新形勢下擴大開放的任務書,勾勒出今后5年中國開放的“路線圖”。只要我們遵循這些開放發展的新路徑,注重解決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運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開放的進一步擴大促改革促創新,必將贏得發展的主動,為未來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廣西來說,貫徹落實中央賦予的“三大定位”,是“十三五”時期的重大任務和發展機遇。“三大定位”實質上是開放的定位,開放發展是落實“三大定位”應有之義。“國際通道”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延伸和升級版,著眼于發揮廣西通江達海出省出邊綜合交通優勢,服務內陸地區走向東盟、走向世界;“戰略支點”著眼于發揮我區沿海沿江港口和開放平臺機制的綜合優勢,強化廣西在交通、產業、金融、生態、城鎮等方面的支點功能,服務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重要門戶”著眼于充分釋放國際通道和戰略支點的整體功能,促進陸海邊內外聯動、東中西雙向開放,有機銜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只要我們緊緊圍繞“三大定位”,全力做好開放這篇大文章,廣西發展這盤棋就一定能夠走活、走好。
二、擴大開放是廣西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之舉
廣西沿海沿江沿邊,是多個區域合作的交匯點,是面向東盟開放的前沿和窗口。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和支持廣西的開放發展,相繼頒布實施一系列發展規劃,賦予廣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嶄新的使命和定位,把廣西推向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歷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把擴大開放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對外開放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具有廣西特點的開放格局逐漸形成。
與東盟等國家開放合作日益深化。東盟是廣西對外開放合作的首要方向和戰略依托,連續15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2015年雙方貿易額接近300億美元,占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6.6%;廣西先后成功舉辦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南寧渠道”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對外貿易持續較快增長。廣西堅持穩定邊境貿易、擴大加工貿易、做強一般貿易,努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十二五”期間,外貿進出口累計1774.5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倍。2015年,外貿進出口額增長13.5%,增速居全國前列,其中邊境小額貿易額排全國邊境省區之首,對外貿易質量不斷提高。
互聯互通水平加速提升。目前,全區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4289公里,縣(市)高速公路通達率達80%,高鐵和動車通車里程1800公里,港口貨物吞吐量超3億噸,機場旅客年吞吐量接近3000萬人次,基本形成了出省出邊出海、連接多區域的立體交通格局。
口岸開放和通關便利化成效顯著。廣西共有25個口岸,26個邊民互市點,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十二五”時期,口岸貨運量年均增長11%,口岸出入境人次年均增長13%,建成運行西部首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船舶申報環節直接與邊檢系統對接、貨物申報整合集成集裝箱物流信息取得突破性進展。
“引進來”“走出去”實現突破。“十二五”時期,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3.6%;對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分別是“十一五”時期的7倍和3倍;中馬“兩國雙園”等國際合作園區項目加快建設,泛北部灣、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區域經濟合作務實推進。
開放創新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北部灣保稅物流體系、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試點等一批開放合作平臺、機制和國家級試點項目相繼建立和加快推進,引領開放的作用日益凸顯。
應該看到,新常態下廣西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擴大開放顯得更為重要而緊迫。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還存在不小差距;與東部地區和周邊省份相比,無論是開放的廣度、深度,還是合作的層次、水平,都存在明顯短板;在“三期疊加”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產業結構不合理,新舊產業和發展動力接續緩慢。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以進一步的開放來倒逼改革、優化結構、促進協調,通過擴大開放來促轉型。
三、堅持“四維支撐、四沿聯動”,奮力實現廣西開放發展新跨越
開放發展是時代的最強音。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廣西將順應“一帶一路”建設新要求,緊緊圍繞“三大定位”新使命,著力做好“四維支撐、四沿聯動”的大文章,努力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發展新格局。“四維支撐”主要是就開放戰略重點而言,包括向南開放,深化同以東盟為重點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向東開放,提升對粵港澳臺開放合作水平;向西向北開放,增強服務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功能;向發達經濟體開放,對接歐美日韓等先進生產力。“四沿聯動”主要是就完善開放發展區域布局而言,包括擴大沿海開放,打造北部灣經濟區開放發展升級版;擴大沿邊開放,構筑邊疆民族地區開放發展新高地;擴大沿江開放,形成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新優勢;擴大沿線開放,釋放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沿線開放發展新活力。圍繞“四維支撐、四沿聯動”開放格局,我們要努力開創廣西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堅持多路并進,加快出海出邊出省大通道建設,有機銜接“一帶一路”南北陸路新通道,構建以東盟為重點的港口合作網絡和全球海運網絡,形成上聯滇黔湘、下通粵港澳、水路鐵路公路相銜接、對接東盟的高效便捷運輸網絡。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打造面向東盟、服務西南中南的通信網絡體系和信息樞紐,形成中國—東盟信息“絲綢之路”。
創新開放合作平臺載體。建好用好開放平臺載體,著力打造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升級版,辦好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發展論壇。突出改革先行、創新驅動,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搭建國際合作新平臺,逐步將各類綜合性平臺功能向國際產能合作、金融、法律、旅游、現代服務等專業領域延伸拓展,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
做深做實產業合作。加大“引進來”力度,大力實施“引資強貿”工程,引進國內外先進產能和技術,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特別是推進與東盟國家共辦產業園區,推動廣西優勢產業走出去。
加快外貿優化升級。推動外貿結構調整,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深入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提高加工貿易附加值和增值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創新邊民互市貿易政策,使邊民互市貿易商品落地加工,促進邊境地區繁榮發展。著力推動CEPA新協議各項開放措施落實,擴大與港澳服務貿易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
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國之交在于民相親”。要進一步擴大對外人文交流,不斷拓展對外開放“朋友圈”。加強對外高層交往,促進合作互信。鼓勵境內外知名高校在廣西設立分校、合作辦學、合作建設特色重點學科,打造“留學廣西”品牌。推進民間友好交流合作,加強青少年、婦女、邊民及各類民間組織友好交流。
加快構建有利于大開放大合作的體制機制。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約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沿邊金融綜合改革,提高金融對開放型經濟的服務保障能力。深化行政效能改革,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深化大通關改革,優化升級海關特殊監管區,釋放港口和口岸優勢。營造大開放的良好氛圍,健全促進開放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加強開放型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全面推進開放合作的支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