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省綠委副主任、林業廳廳長 堯斯丹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全面部署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明確提出了未來5年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各級綠委和林業部門必須順應人民群眾期盼、服務綠色發展大局,扎實工作,確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國土綠化覆蓋率達到70%,實現全川地綠山青、應綠盡綠。
推進有山皆綠,夯實屏障之基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我省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山區森林生態直接關系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要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主戰場,努力實現有山皆綠。
扎實推進造林增綠。依托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加快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灘造林。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向88個貧困縣給予重點傾斜,對符合條件的25度以上非基本農田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農田坡耕地,在農戶自愿的基礎上做到應退盡退。拓展造林空間,充分利用不適宜耕作的土地和未利用土地開展植樹造林。組織開展平原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打造環成都平原生態帶。探索實施碳匯造林,組織實施血防造林、生態景觀造林等專項造林。
加強森林提質增效。針對川中人工柏木林、盆周山區人工杉木和馬尾松林、攀西地區飛播云南松林及川南竹林的分布情況和特點,科學編制實施森林經營方案,穩步推進森林撫育,進一步提高林木植被蓋度。實施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工程,以森工企業、國有林場等為主體,大力培育優質珍貴用材林和大徑級木材。
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立天然林資源總量保護制度。嚴格公益林保護和古樹名木管理,加強國有森林資源監管。加強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加強占用征收征用林地管理,建立總量與強度雙控的森林采伐管理機制。依法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推進重點植綠,補齊生態之短
沙化、石漠化、退化濕地、干熱干旱、工程創面等地區生態脆弱,是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短板,必須重點治理。
加強生態脆弱區植被修復。推進川西藏區生態建設與保護,以若爾蓋、石渠等22個縣(市)為重點,加快恢復沙化土地林草植被。以瀘州、宜賓、涼山等10個市(州)所轄46個縣(市、區)為重點,綜合采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推進石漠化生態治理。實施濕地保護恢復工程,建設一批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以攀枝花、雅安、阿壩、甘孜和涼山等地為重點,圍繞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等流域,推進干旱半干旱地區植被恢復。
建設江河綠色生態廊道。制定長江綠色生態廊道修復辦法,重點治理長江、金沙江、嘉陵江、岷江、沱江、雅礱江、涪江、渠江等8大流域。實施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大力營造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為主的防護林。加強重要水源地和庫區消落帶造林綠化,開展小流域生態治理。推進河渠湖庫周邊造林綠化,打造重要生態景觀林帶。
加強工程創面植被恢復。以攀西地區和其他主要采礦采煤區、大型工程項目涉及區域等為重點,以恢復林草植被為主要內容,加快推進工程創面和礦區廢棄地、尾礦壩生態治理。落實“誰破壞誰治理、誰受益誰補償”責任機制,推進新建工程創面、礦區廢棄地植被恢復。加強自然災害區域生態修復,對蘆山地震災區已實施林草植被的保護和補植補造,鞏固生態修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