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階段應從多方面入手,把推動設施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促進我國從設施農業大國向設施農業強國轉變。
第一,把促進設施農業提質增效與推進農業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推動我國設施農業發展從數量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應促進三個結合:一是與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結合。利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設施農業中率先推進標準化生產,率先推進農藥和化肥減量,率先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二是與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結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增加大型智能化溫室的面積,在提高農產品產出能力的同時,拓展休閑、觀光、體驗、展示等功能。三是與完善農業經營體系結合。設施農業集約化、商品化程度很高,應當率先完善經營體系,盡快形成有別于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的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和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二,為設施農業提質增效提供關鍵要素支持。我國設施農業之所以大而不強、效率優勢未得到充分顯現,與裝備、農藝、人力等關鍵要素的質量不高有很大關系。促進設施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必須抓住提高要素質量這個關鍵環節。在裝備方面,應在引進國外大型智能化溫室設施和技術的基礎上,加強設施農業共性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在農藝方面,加大品質好、產量高、適合設施栽培的優良品種的培育和推廣力度,注重農機與農藝融合,推廣應用秸稈反應堆等新技術。在人力方面,要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要求,加大設施農業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培訓,采取可行方式為設施農業發展培養骨干人才。
第三,發揮服務型龍頭企業在設施農業提質增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設施農業大多以鮮活農產品為主,市場半徑小、產業鏈條短,農戶小規模分散經營占主導地位。為促進設施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在融資租賃、種苗引進、基地建設、質量控制、銷售渠道、品牌創建等方面迫切需要服務型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應從設施農業的特征出發,完善龍頭企業的認定標準,把向農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為主的服務型龍頭企業,與傳統的加工型、流通型龍頭企業放在同等地位,給予同等支持。
名詞解釋
設施農業是綜合利用現代生物、工程和信息技術改善局部環境,為動植物生產提供相對可控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和空氣等環境條件,具有速生、高產、優質、高效、可持續特征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設施農業包括設施園藝、設施畜牧和設施水產,本文主要關注設施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