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人切實獲益
“一帶一路”建設所蘊含的機遇是全方位的,為企業和普通人提供了巨大的發展舞臺。
在新疆吐魯番種植水果的農民,在重慶組裝筆記本電腦的工人,在福建自貿區從事人民幣跨境業務的銀行職員,在上海從事國際關系研究的學者,在哈薩克斯坦“雙西公路”沿線開店的餐館老板,在巴基斯坦山區飽受停電之苦的小學生,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港集裝箱碼頭工作的吊車司機,在緬甸馬德島參與中緬原油碼頭建設的青島港員工,在印尼承建雅萬高鐵的兩國工人,在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上班的紡織女工,在俄羅斯使用阿里巴巴“速賣通”平臺網購的大學生,在西班牙馬德里從事中歐貿易的商人,在英國參與欣克利角核電站建設的中法兩國工程師……他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都因“一帶一路”而受益或改變。在此意義上,我們有理由對它的前景抱以更大的期待。
但與此同時,作為一項地理覆蓋范圍空前廣泛的超大型洲際經濟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沿線的地緣政治關系和民族宗教矛盾錯綜復雜,各國發展目標和利益訴求差異巨大,國內風險、跨境威脅和大國博弈相互交織,實施難度前所未有。
特別是就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而言,它涉及的國家眾多,受領土、民族、宗教等影響遠大于海上絲綢之路,相應合作成本和內外風險也更為顯著。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經常因為征服、戰亂、沖突而阻斷。在歐亞大陸國家間大規模戰爭可能性大大降低的今天,國際化運作的“三股勢力”不僅對中國西北邊疆的安全穩定、中國企業與公民的海外權益造成直接威脅,也給中亞、西亞、北非的地區秩序帶來沖擊,并有向東南亞、歐洲蔓延的趨勢。
在此背景下,我們應當理性看待“一帶一路”正在或潛在面臨的風險,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一方面,要避免過于浪漫主義的期待,注意量力而行和循序漸進,不在安全風險過高的地區消耗過多戰略資源;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陷入到失敗主義的情緒中,將中國公民和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所有挑戰都籠統地與“一帶一路”掛鉤,或因一時一地的挫折而轉向對“一帶一路”的否定。
上??梢杂兴鳛轶w現亮點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的事業,但關鍵仍然是辦好中國自己的事,仍然取決于中國國內經濟發展能否提供持續有力的支撐。相應來說,只有使國內企業和民眾從“一帶一路”建設中切實獲益,才能獲得持續的國內支持。
地方政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動者和實施者。上海位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之處,具有多方面的比較優勢?!八膫€中心”、科創中心、自貿試驗區建設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存在高度的協同性。上海應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筑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層次、多渠道的金融合作、經貿投資、科技創新、人文交流和互聯互通合作網絡。
相較于其他省區市,上海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真正的突破方向不在于具體項目(盡管它是重要推進抓手),而是搭建高端合作平臺,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全面提升自身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這是上海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也是能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所作為、體現亮點的關鍵。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邁向全球大國進程中的重要一步,是一項長期、艱巨、光榮的宏大事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帶一路”建設是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要找準突破口,以點帶面、串點成線,步步為營,久久為功。
(著有《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系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總撰稿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