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網絡安全、工匠精神、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工匠精神、國家利益、高校改革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寧家駿:網絡安全必須由社會共同維護】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指出,何保證7億網民安全?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網絡安全必須由全社會共同維護。對于廣大網民來說,要深刻理解和認識到網絡不僅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風險,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要對網絡安全負責,自覺文明上網,綠色上網,對危害網絡安全行為進行檢舉揭發絕不姑息,強化維護網絡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加入到維護網絡安全的行動中去,才能為營造健康文明網絡環境貢獻智慧和力量。
摘編自光明網
【李澤泉:工匠精神是制造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的“軟件”】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江科技學院基地李澤泉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如果說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升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水平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則是制造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的“軟件”。缺少“軟件”支撐的“硬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建設制造強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精益求精、注重細節的工匠精神。將產品的每個細節盡可能做到極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設制造強國的進程中,現代產業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
摘編自《人民日報》
【沈開艷: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存在兩條線索】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沈開艷指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存在兩條線索:一條是從市場力量導出的“自下而上”的利益擴散機制;另一條是從政府力量導出的“自上而下”的舉國體制。前者使得漸進式改革在局部獲取的成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爭取到更多的公眾參與。后者則在改革的總體方向上加以把握,動員和調配全國之力,集中攻堅或對外部沖擊作出迅速反應。改革初期,由于一致利益的獲取相對比較容易,兩種機制的結合使得作為改革主體的政府獲得廣泛社會支持,并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彌補市場失靈、加快利益擴散,從而形成特有的制度優勢。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利益團體分化使得“自下而上”的利益擴散機制受到梗阻。
摘編自《解放日報》
【張培培:工匠精神是創新背后“改變世界”的實踐決心和力量】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張培培指出,個人崛起無疑是當代工匠精神更為突出的特征之一。人們對傳統工匠的好感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他們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形象,同時也為他們被高效卻單調的工業化打敗所遺憾。慶幸的是,今天社會的發展終于可以賦予個體以足夠的力量,讓人們有機會“重回”那種憑借技能打天下的“手藝人”狀態。不需要許多笨重的設備和巨額資金投入,一個人、一個車庫、一種服務或產品,也可以產生意義非凡的影響;不需要走“獨木橋”、費力攀登“金字塔”,依據個人興趣素質,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單點突破也可以脫穎而出;無需嵌入某個固定組織,個人便能從社會直接獲取資源,也可以實現成長、開創一番天地。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曾家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戰略建構上凸顯了國家利益的重要地位】廣西自治區黨委講師團特聘教授、廣西社科院研究員曾家華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從根本上維護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利益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緊緊圍繞國家利益這個軸心。亞洲周邊鄰國之所以受美國人驅使,大多是為了從美國那里獲得更多的利益。在國家利益這個前提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把準了這些國家的脈搏,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等很有感染力的口號,既爭取更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又不斷分化瓦解敵對陣營。許多西方國家最終不顧美國阻攔,加入亞投行就是例證。
摘編自《廣西日報》
【寧濱:高校改革需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表示,高校作為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儲備庫和蓄水池,必須緊抓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主線,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一要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通識教育、按類教學、倡導探索”的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逐步實現從培養專門化高級人才向具有創新潛質的高級人才轉變。二要按照教學科研融合、學校企業聯合和學科專業交叉的建設思路,為學生個性發展和專業興趣提供不同培養方式途徑。三是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努力提升人才培養的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能力。制定和完善學生國際交流管理有關文件,通過學分互認等形式從制度上保障國際化人才培養。
摘編自《光明日報》
(光明網記者 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