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國道路、長征路、污染、人才培養、互聯網+、村民自治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楊婷:中國為什么能“強而不霸”】
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婷表示:中國走了一條不同于西方列強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國第一次繞開了國強必霸的歷史邏輯,開辟了強而不霸的中國式富強之路。之所以中國能“強而不霸”,主要是因為:一是從文化基因來看,中國文化中沒有霸權主義的元素。二是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沒有稱霸世界的傳統。三是從世界歷史來看,霸極必衰是無法逃脫的法則。四是從執政黨的主張來看,稱霸世界從來不是中國共產黨的目標和戰略。五是從現實境遇來看,中國沒有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沖動。六是從馬克思主義的價值信條來看,霸權邏輯與馬克思主義背道而馳。
摘編自《光明日報》
【吳道連:在新的長征路上要勇于創新】吳道連指出,是什么讓紅軍長征在接連受挫情況下逆轉頹勢,取得最終勝利?是大膽地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的道路。創新是國家和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引領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前進的道路上,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新問題,面對轉型時期的各種問題,抱著因循守舊的觀念難免會讓人打退堂鼓。這就要求我們勇于創新,勇于打破思維定勢,勇于突破陳規,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
摘編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李建波:構筑調控高新技術污染的稅收獎懲體系】江蘇無錫市委黨校李建波認為,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有些污染通過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許多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寧愿選擇高污染技術和原材料進行生產。這就要求政府賞罰分明,運用稅收等經濟杠桿,獎優罰劣,引導企業重視污染的防治。具體而言,對污染嚴重且沒有采取有效改進措施的企業,可以考慮提高稅率,或者額外加征環境稅;對采用清潔生產技術或者積極研發廢棄高新技術產品回收處理技術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降低稅率或減免部分稅收。
摘編自《中國環境報》
【劉元春、宋鷺:人才培養體系的不健全制約社會智庫的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劉元春、宋鷺指出,人才體系是社會智庫發展的基礎和核心。研究發現,一些影響力較大的社會智庫一般會有核心人物發揮主導作用。但如果不能建設完整的人才體系,難以保障智庫基業長青。與官方智庫和高校智庫相比,社會智庫在吸納人才方面有明顯的劣勢,無法提供體制內的各項保障,很難吸引真正具有專業知識的高端人才。一些有條件的社會智庫會以提供高薪的方式吸引人才,但沒有系統的培養、晉升機制。因此,許多社會智庫存在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也有一些社會智庫會培養自己的研究人員,但是所需時間較長,短期內難以奏效。
摘編自《光明日報》
【邵景均:互聯網“+”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途徑】邵景均撰文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ヂ摼W有利于促進各種新型信息交流和資源配置方式發展,解決傳統經濟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有利于加速經濟運轉,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我國實施的“互聯網+”行動計劃,是通過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的重大舉措?;ヂ摼W不管“+”什么,其本身既構成創新行為、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發展壯大新興業態,又產生創新空間、產生行業發展新動力。這就為產業智能化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能最大限度促進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途徑。
摘編自《人民日報》
【高衛民:村民自治治理結構需要重新建構】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衛民認為,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新型農村社區建立,傳統農村急速衰落甚至解體,設立于人口流動有限、社會同質性較高基礎上的傳統的村民自治日益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國家與農村社會已經從原來的汲取與被汲取關系轉變為扶持與被扶持關系。以前農村公共事業和服務主要是由村民社會內部來實現,現在基本上是依靠國家的公共財政支出,農民與鄉村組織的利益日益疏離,出現了一種類似于向傳統農村社會差序格局回歸的家戶主義傾向。這種家戶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對傳統村民自治產生了一種瓦解作用,村民自治治理結構需要重新建構。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ü饷骶W記者 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