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
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
●我們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習近平2014年新年賀詞,《人民日報》2014年1月1日
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遇到關系復雜、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要認真想一想群眾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群眾到底在期待什么?群眾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人民日報》2014年1月1日
如何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
主持人:不久前,習近平同志指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凝聚共識,使全黨全社會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強調這一點有何現實針對性?
喬新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教授):所謂理解改革,不僅僅是讓公眾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它同時也是讓既得利益者充分意識到改革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才能實現社會財富的共享,也只有推進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
理解改革首先是對執政團隊的要求,它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充分意識到,當前的改革不是一種權力的分享,而是一種權利的實現。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必須把行政主導的改革思路真正變為全民主導的改革思路,必須自覺地放下身段,主動地向公眾解釋改革的各項方針和政策,讓他們充分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從而使改革的各項措施化為公眾的自覺行動。
支持改革是對不同階層的整體要求。改革實現了社會的多元化,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公平競爭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整個社會變得多姿多彩。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不可能出現每個人都滿意的政策,改革必然會觸及一些既得利益階層的切身利益,必然會在短時期內出現利益的調整。正因為如此,決策者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必須爭取最大的公約數,讓更多的人支持改革,讓改革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讓改革成為公眾的普遍行動。
參與改革是對公眾而言的。從行政主導的改革到全民主導的改革,這是一個歷史的巨變,它要求全體居民都必須參與其中,成為改革源源不斷的動力。參與改革不僅僅是指分享改革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強調公民參與改革的決策以及決策的實施。
主持人:理解改革主要針對的是政策執行者,而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是否意味著公眾必須無條件服從支持政府的工作?
喬新生:支持改革不是要求公民放棄自己的利益,也不是唯政府馬首是瞻。支持改革首先要充分發揮公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為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建言獻策。對于改革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決策者應當廣納善言,集思廣益,通過深入的討論廣泛達成共識,通過良性的互動形成支持改革的強大動力。
參與改革的形式多種多樣。公民通過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選出各級領導干部,是參與改革的具體表現;公眾監督政府的工作,也是參與改革的具體表現。參與改革不是要求公民配合政府的工作,參與改革也不是要求公民犧牲自己的切身利益,參與改革就是要求公民遵紀守法,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履行自己的法定義務。參與改革實際上就是要社會各個階層恪盡職守,立足本職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為改革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