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學與陽明心學頡頏
明中后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日趨僵化的程朱理學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商品經濟與消費和欲望天然地聯系在一起,力主“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則是一種禁欲主義的教化哲學,二者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陽明心學應運而生。
陽明心學的產生打破了程朱理學的霸權地位,二者彼此頡頏,共同影響著明朝的思想文化走向,精英文化由此發生分化。陽明心學旨在通過對心性的強調,使外在的天理內化為人的自然情感,這就為“人欲”提供了存在的空間。陽明心學發展到泰州學派,開始正視人的欲求。無論是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所說的“百姓日用即道”,還是李贄所說的“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都是對人的自然欲求的肯定。
泰州學派與其說是對陽明心學的繼承和發展,還不如說是對它的叛逆。對此,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羲說:“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傳至顏山農、何心隱一派,遂復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矣。”這表明泰州學派實際上已走上“異端”的道路,與陽明心學大異其趣。李贄還公開以“異端”自居,提出“不以孔子是非為是非”,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更是“顛倒千萬世之是非”。李贄的思想借由商業出版大范圍地快速傳播,對明中后期社會產生了較大影響。
受李贄等王學左派的影響,以袁宏道為核心的公安派提出“性靈說”,主張文章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認為“率性而行,是謂真人”。湯顯祖則提出“至情論”,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世間只有情難訴”。明中后期,各大書坊競相刊刻李贄、袁宏道等人的作品,閱讀他們的著作成為一種社會風尚,“異端”思潮因此盛行。
無論是泰州學派,還是李贄、袁宏道等人的“異端”思想,從根本上講仍屬于精英文化范疇,但他們開始從民間立場出發來反思傳統的精英文化,反思程朱理學,可稱為精英文化中的“非主流文化”?!胺侵髁魑幕钡呐d起,既是明代思想文化發展的內在邏輯使然,又與明中后期發達的商業出版有關。
明中后期,雖然王學左派及其由此而興的“異端”思想風行天下,但大部分士大夫依然固守程朱理學,科舉考試至少名義上仍以程朱理學為宗,絕大多數官刻圖書仍然以主流文化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