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區聽濤
作為2015—2016年演出季的收官活動,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于日前舉行了第十屆藝術周,并借此祝賀該團團長瑞德·安德森任職20周年。藝術周活動包括紀錄片首映式、作品展、對話節目和一臺演出。除了在斯圖加特國家劇院舉辦的芭蕾演出,劇院門前的皇宮廣場上,5000多名觀眾免費觀看了通過大屏幕轉播的兩臺芭蕾晚會。
斯圖加特芭蕾舞團演出舞劇《茶花女》
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在世界文化領域具有很大影響力,甚至帶動了斯圖加特的聲名鵲起。一個歷史悠久的芭蕾舞團能夠始終保持如此佳績,其品牌化經營之路值得關注和研究。
安德森續寫“斯圖加特奇跡”
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在上世紀60年代由約翰·克蘭科重新組建,他開創了戲劇性情節芭蕾的表現形式,在短短12年時間使該團躋身于世界名團行列,被美國評論家稱為“斯圖加特奇跡”。
1996年,安德森接替瑪西婭·海蒂擔任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團長。20年來,芭蕾舞團的上級部門——斯圖加特國家劇院的總經理已經更換了8位,而安德森一直堅守,使芭蕾舞成為劇院里最成功和知名的藝術門類。
在安德森的帶領下,芭蕾舞團獲得了一系列國內外舞蹈獎項,專業水平獲得業界認可。2006年,安德森獲得了“德國舞蹈獎”;演員們4次獲得“德國浮士德戲劇獎”,兩次獲得莫斯科國際舞蹈“伯努瓦獎”;2013年,安德森及芭蕾舞團獲得“歐洲舞蹈文化獎”;斯圖加特芭蕾舞團還獲得專業刊物《舞蹈》評出的2011年度團體獎項。
舞團也得到了國內外演出市場的認可,該團演出平均上座率高達92%到99%,其中有90多場首演是出自名氣不大的編導之手。根據斯圖加特國家劇院公布的數據,2014—2015年演出季中,芭蕾演出的觀眾人數為11萬人次,上座率為98%,在斯圖加特的演出場次為72場,票房收入約490萬歐元,芭蕾舞團演出經營業績領先于劇院的歌劇團和話劇團。
在安德森時代,斯圖加特成為世界舞蹈藝術發展的前沿和焦點,“斯圖加特芭蕾”這一著名文化品牌繼續保持光彩并閃閃發亮,這與經濟界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開的。現年67歲的安德森將于2018年卸任,他的現任助理塔馬斯·迪特里希將接任團長,續寫“斯圖加特芭蕾”的輝煌。
培養人才 搭建平臺
近年來,斯圖加特芭蕾舞團推出了一系列優秀的芭蕾明星,如被國際上稱為“舞蹈之王”的首席演員弗里德曼·福格爾以及阿麗西婭·阿邁特里恩等。他們還向世界各地輸送了一批杰出的編導和藝術指導,如韓國籍舞蹈家姜秀珍等人已經或即將奔赴韓國首爾、捷克布拉格、法國斯特拉斯堡、加拿大蒙特利爾、瑞士蘇黎世、德國奧格斯堡等世界各城市擔任芭蕾舞團的藝術指導。
同時,斯圖加特芭蕾舞團擁有被稱作“鎮團之寶”的三大劇目,即《奧涅金》、《馴悍記》、《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保留本團優秀傳統作品的基礎上,芭蕾舞團不斷拓寬劇目范圍,實現保留劇目的多樣化。除了古典芭蕾劇目、20世紀大師的舞蹈作品外,對于適合本團藝術發展的當代作品,不管編導者是初出茅廬還是處在上升階段,不管作品是出自德國還是其他國家的編導,都會被列入演出計劃。
對新作品創意的鼓勵激發了舞團年輕編導們的創作激情,也吸引著國際知名編導家的目光。年輕的芭蕾編導家馬可·格克2005年就成為駐團編導,還在荷蘭舞蹈劇院進行創作,他獨創了個性化動作語匯,對經典舞蹈的藝術性進行全新闡釋。
該團還多次受邀前往世界各地的藝術中心巡演,包括紐約林肯藝術中心、莫斯科大劇院、巴黎歌劇院、倫敦塞德勒斯·威爾斯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等,借助這些演出平臺,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的藝術水平和知名度不斷提升。
學校與舞團的“雙人舞”
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的重要支撐點在于芭蕾學校。2015年夏,約翰·克蘭科芭蕾學校新建工程破土動工,2018年啟用后可供芭蕾學校和芭蕾舞團使用。屆時,多年來一直困擾學校的問題,如教室偏小偏低、空調效果不佳等可望得到解決,條件的改善將對舞蹈教育和芭蕾舞團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約翰·克蘭科芭蕾學校1971年由克蘭科建立,是德國第一家以創始人名字命名的芭蕾學校。學校提供全程教育并頒發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直接為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培養后備人才。
學校從全世界發現人才,主要從國際比賽中挑選學生,校長經常參加各種國際比賽或擔任評委。國際比賽選手登臺時間只有兩三分鐘,校長因此練就了快速反應能力,短時間內就要決定是否錄用。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學校之間競爭十分激烈,由于斯圖加特芭蕾舞團70%的舞蹈演員直接來自這所學校,因此其對于世界各地的學生很具吸引力。據說,在參加國際比賽的選手中有個學校排行榜,克蘭科芭蕾學校排在第二位,僅次于倫敦皇家芭蕾學校。目前,歐洲、亞洲、美洲都有優秀苗子在克蘭科芭蕾學校學習。
芭蕾舞團給學校學生提供了很多登臺實踐的機會,讓有天賦且勤奮的人才可以被發現。柏林芭蕾比賽獲獎者派伊克薩入學后不久就參加了團里的演出,在駐團編導戴米斯·伏爾匹的《士兵故事》一劇中擔任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