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國學術話語、西方經濟學、國際反腐、網絡生態建設、中國發展道路、產業跨界聯合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胡鍵:中國學術話語要有對歷史有學術關懷】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胡鍵認為,現在是過去歷史的繼續,我們無法與過去進行徹底的決裂,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向過去汲取智慧并明智地加以利用。除謙遜地低下頭來向過去的經驗學習外,我們還找不出其他更好的方法。歷史不僅是現實的基礎,更是現實難以擺脫的束縛。如果“中國學術話語”不回應歷史問題,那么就有可能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沼之中,因此“中國學術話語”必須要對中國歷史進行現實性闡釋。這是“中國學術話語”不可推卸的責任。
摘編自《解放日報》
【吳易風:辯證的看待西方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易風指出,現代西方經濟學是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抽象和概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社會制度方面存在本質區別。然而,二者在經濟運行方面又具有共性。現代西方經濟學有些學派對西方國家政府制定經濟政策有重大影響,反映了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演變和前沿。在澄清其理論謬誤的基礎上借鑒其中的合理成分,有助于我們理解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的變遷,科學制定我們自己的經濟政策,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長、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短,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摘編自《人民日報》
【彭新林:中國為國際反腐貢獻中國智慧】
北京師范大學G20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研究員指出,我國是今年G20杭州峰會的主辦國,中央紀委監察部積極利用擔任G20反腐敗工作組主席的歷史機遇,直接起草、設計了“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2017-2018年反腐行動計劃”“在華設立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等核心成果。這些核心成果的設計及籌劃,當然積極吸收了國際社會開展反腐敗追逃追贓工作的好的做法和經驗,但更為重要的是,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追逃追贓工作的要求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倡廉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作為成果設計的重要出發點和立足點,顯然會蘊含更多的中國經驗、加入更多的中國元素,帶有更多的中國色彩。
摘編自《檢查日報》
【程玉:要建設良好的網絡生態】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程玉指出,網絡生態關乎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維護網上意識形態安全的工作要圍繞夯實我們黨的執政根基、圍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展開。對于那些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揚,為億萬網民特別是青少年創造一個風清氣正、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維護網絡主權。
摘編自《遼寧日報》
【王曉玲:中國道路是改革創新的道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曉玲認為,重視歸納經驗、追求穩定,這也是中國文化不同于西方的思維模式。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解放思想,堅持從實踐中總結經驗,不再簡單照搬“蘇聯模式”,也沒有被“依附論”、“中心外圍論”等理論所束縛,跳出了不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理論框架,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世界環境,不斷調整經濟社會政策,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通過循序漸進的改革以及進行局部實驗等方式不斷尋找適合中國的發展道路。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林紅:要促進服務業和制造業的跨界聯合】
福建省委黨校、行政學院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林紅認為跨界融合已成為現代產業發展一個重要特征。一方面,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將制造環節外包給其他企業,從一個硬件制造商逐步轉型為服務供給商,為企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一些在全球價值鏈上處于領導地位的服務企業,憑借其研發、設計、管理、銷售渠道等優勢,通過貼牌生產、連鎖經營等方式嵌入制造企業,共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從服務逐步向制造業延伸,形成全產業鏈。隨著制造業服務化和服務業制造化,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界限日益模糊,彼此跨界與融合互動發展成為大勢所趨。
摘編自《福建日報》
(光明網記者 張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