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把握經濟分化走勢 促進發展動力轉換

2016-09-28 13:56 來源:《求是》  我有話說
2016-09-28 13:56:39來源:《求是》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國家行政學院宏觀經濟研究課題組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不斷深化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認識,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實踐,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保持了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當前,我國經濟分化特征不斷加強,新動力在分化中加快成長,老動力在分化中繼續盤整。我們要順勢而為,以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經濟增長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

  一、經濟運行態勢符合新常態的大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我國經濟增長減速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刻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順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使經濟持續在合理區間運行。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符合預期。

  一方面,該穩的實現了穩,而且比預期要好。一是增速穩。上半年GDP增長6.7%,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速是經濟運行的首要指標,增速穩總體上就穩住了經濟全局。二是就業穩。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717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目標的71.7%。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穩是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基本標志。三是收入穩。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幅繼續超過GDP增長。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目的,收入穩就穩住了人心,穩住了預期。四是金融穩。貨幣政策總體穩健并體現了必要的靈活性。金融是經濟的核心,金融穩就使得經濟穩有了保障。五是物價穩。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基本保持穩定。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6%,降幅收窄,通縮壓力明顯減緩。物價綜合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態勢,物價穩表明總供給和總需求大致平衡、貨幣發行適度、運行態勢平穩。

  另一方面,能進的實現了進,新動能在持續累積。一是增長的基礎更為牢固。消費成為增長的第一驅動力,經濟結構正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二是產業不斷升級。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高耗能產業投資增速明顯回落,萬元GDP能耗繼續降低。三是新經濟快速發展。“互聯網+”行動深入人心,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快速滲透到傳統領域。新經濟在保障就業、增加收入、促進轉型、推動發展等方面,正在發揮引導作用。四是市場活力持續增強。行政體制改革成效顯著,市場進入門檻大幅降低,市場活力顯著增強,市場主體井噴式擴容,上半年每天新設市場主體超過4萬戶,其中企業1.4萬戶。這對推動創新和就業都產生了積極作用。

  但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中固有矛盾仍然突出,同時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常態面臨的挑戰是30多年積累下來的,克服體制機制性障礙尚需爬坡過坎,化解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還要攻堅克難,推動發展轉型必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動力還不夠足,下行壓力仍然很大;新舊動能轉換力度還不夠大,新經濟比重較小;貨幣供應效率還不夠高,流動性存在“避實就虛”問題。另外,一些地方和部門,對中央決策部署落實滯后,“最后一公里問題”沒有完全解決,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二、運行分化展現出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發展前景

  當前經濟運行,實現了穩,但穩的基礎各異;取得了進,但進得有快有慢;碰到了一些老問題,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透過現象看本質,無論是實現了穩、取得了進,還是碰到什么樣的新老問題,都是經濟運行分化的表現。

  區域分化明顯。我國區域遼闊,各地資源稟賦差異大,發展轉型的約束條件各不相同,區域分化加快。一是部分地區經濟下滑過快。資源性、傳統重化工業集中的地區,經濟增長動力不足。2015年,遼寧、山西、黑龍江、吉林經濟增速排在全國后4位,今年上半年遼寧、山西、黑龍江仍然墊底,東北地區的投資、財政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二是一些省市發展異軍突起。今年二季度與一季度相同,重慶、西藏經濟增速并列全國第一,貴州緊隨其后。重慶連續10個季度位居全國第一,貴州連續22個季度穩居全國前3位。重慶和貴州的共同特點是對高新技術發展高度重視,重慶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5%,貴州上半年與大數據、旅游、生態環保產業相關領域的投資分別增長38.2%、40.9%、79%。三是發達省市轉型升級亮點紛呈。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加大創新驅動力度,突出發展新興戰略性技術,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增長質量持續向好。上半年,北京、廣東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1倍、18.5%,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70%,財政收入同比增長了30.6%。

  行業分化明顯。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上半年產業分化更加明顯。一是新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產業升級提速,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成長加快,低端產業持續減少,新業態、新消費發展迅猛。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5%,服務類消費、移動購物、農產品消費等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二是傳統行業增長乏力。煤炭、鋼鐵、電力、石化、船舶等傳統行業整體低迷。上半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8.5%。傳統百貨業銷售增速繼續下滑。三是部分產能過剩行業仍存在擴容跡象。對于低端的產能過剩行業,本該尋找重生機會,但有些行業還在擴容。我國電力產能已經明顯過剩,上半年新投資的發電機組仍大幅增長。還有部分地區鋼鐵企業,受房地產市場轉暖、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上行影響,本已關閉的高爐重又開張。

  企業分化明顯。能夠跟著市場走的企業展現蓬勃生機,而有些企業則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一是民營企業活力不減。上半年民間投資雖然下滑明顯,但民營企業發展勢頭并未受阻,顯示出了很強的適應和轉型能力。上半年新登記市場主體783.8萬戶,其中企業261.9萬戶,民營企業占94.7%。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私營企業利潤增長8.8%,1—7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4.8%,均明顯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國有企業苦樂不均。特別是那些按照市場規律加快轉型的國有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例如,徐工集團自加壓力,推進制造轉型,大力發展新產品,上半年環衛裝備收入同比增長2.5倍,鐵路與地下施工裝備收入同比增長6倍多。但國有企業整體效益仍不樂觀。上半年,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5%,6月末負債規模同比增長17.8%,負債率達66.3%。

  分化是經濟發展的表現形式和一定階段的必然規律。緊跟市場、善于創新、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是“進”;過剩產能淘汰、“僵尸企業”出清表面看起來是“退”,但事實上也是“進”,是落后事物的消亡,是客觀事物新陳代謝的過程。我國經濟分化孕育著變革,體現了發展,代表著希望。盡管經濟分化帶來了增長的波動,但也推動了結構優化和發展轉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粗放式建設、排浪式需求、低成本出口等支撐的經濟增長遭遇瓶頸,只有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新均衡,才有可持續增長的“穩”。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分化還將持續和加劇,有些地區、行業和企業將更具活力和競爭力,而有些地區、行業和企業會更難熬,亟須深化改革,在浴火中重生。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