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針對明星天價片酬再次出手,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劇購播工作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不得在電視劇購播工作中指定明星演員、以明星演員為議價標準。
如果電視臺采購電視劇不看明星,那么影視公司拍電視劇就不用花大價錢請明星,明星天價片酬也就無處容身。乍看起來,這個邏輯頗為合理。不過,放在當下這個移動互聯時代,這個法子就不夠給力了。
曾經,電視臺是電視劇的唯一大買家,管住了電視臺,也就管住了電視劇市場。但是,伴隨一眾視頻網站的崛起,伴隨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不再看電視而是通過手機、平板或者智能電視看視頻網站播放的視頻節目,電視臺對電視劇行業的影響力正在不斷遞減。
眼下一部一線電視劇可以從視頻網站上賺到多少錢?從此前《如懿傳》的售價可以一窺究竟: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買下首播權的代價是300萬元/集,兩家合計600萬元/集; 而某家視頻網站買下網絡獨播權的價格卻是900萬元/集,比兩家衛視合計的價格還高50%。
要知道,《如懿傳》可是90集的長劇,900萬元/集的結果,就是8.1億元的網絡獨播權。看過這8.1億元,你就不會覺得傳說中《如懿傳》付給男女主角的1.5億元片酬有多驚人了——與此同時,即使 《如懿傳》一家電視臺都不賣,光靠這個首輪網絡獨播權,恐怕也已經賺個盆滿缽滿了。在這樣的前提下,你真的認為通過控制電視臺采購就能間接影響到影視公司的明星偏好?
衛視雖然競爭激烈,但至少還是在要賺錢的邏輯下采購電視劇——但是虧錢習慣了的視頻網站們,除了賺錢,還有開拓付費用戶群體、提升股票估值等諸多訴求,所以在采購版權上,就更大手大腳一些。
毫不夸張地說,有錢的視頻網站們,正在改變整個影視界舊有的供求體系。而受影響的,不僅僅是電視劇,也包括電影。在此前的一次投資者調研活動上,光線影視的老大王長田透露了一個數據,“版權價格持續提升且超乎想象,超億元版權已經出現,視頻網站超億元購買電影版權不止一個,倒退兩年是在5000萬元以內水平,1年間價格翻倍,有些影片版權收入覆蓋甚至超出了影片制作成本。”
要知道,這個1億元版權,不比《如懿傳》的8.1億元意義來得輕。傳統電影市場,電影出品方能夠拿到的收入,大體也就是票房的三分之一,而網絡版權卻是可以拿到全部,這意味著1億元的網絡版權,就頂得上3億元的票房收入了——要知道2016年迄今,國產電影中票房超過3億元的也不過區區18部而已。
是的,只要視頻網站的廣告越來越多,付費用戶越來越多,再加上互聯網泡沫不破裂,天價的影視劇版權會越來越多。在這樣背景下,電視臺看不到的連續劇會越來越多,電影院不放的電影也會日益增加。這樣的前提下,要靠衛視們守住明星片酬底線,難上加難啊。(張佳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