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粼粼的水來,藍格瑩瑩的天。小芹我洗衣裳來到了河邊。二黑哥,縣里去開英雄會,他說是今天要回家轉。”50多年前,歌劇《小二黑結婚》在北京實驗劇場首演,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劇里《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更是成為中國現代音樂史上膾炙人口的旋律,流傳至今。
上世紀五十年代節目單
上世紀六十年代郭蘭英飾演小芹
《小二黑結婚》是1943年趙樹理根據真實事件創作的小說,描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山西省東南部抗日民主根據地“劉家峧”村里,民兵隊長小二黑與小芹爭取婚姻自由的故事。1952年,田川編劇,馬可等作曲,將小說搬上了歌劇舞臺。它很好地結合了中國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及戲曲音樂,是在新歌劇理論的指導下創作的又一部成功作品。喬佩娟、郭蘭英等老藝術家曾在歌劇中奉獻了精彩表演,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
為傳承經典,發展經典,中國歌劇舞劇院于今年啟動了歌劇《小二黑結婚》的復排工作。由小芹的首演者喬佩娟任藝術顧問,黃定山執導,青年演員蔣寧、王娜、毋攀等領銜主演。為前期準備,4月份主創團隊赴山西左權進行了為期四天的采風,向生活學習,拜民間藝人為師。幾位主演還專門前往小二黑原型智英祥和岳冬至的家中,實地體驗他們的生活環境,聆聽他們的故事,力求更貼近人物的心靈。
在8月底的彩排現場,記者看到,整部劇已基本成型,演員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演出中。全劇共5場,40多曲唱段。語言樸實幽默,情節緊湊。除了小二黑和小芹之外,二孔明、三仙姑等形象也活靈活現,為劇情增色不少。
喬佩娟在看完演員們的彩排后說,《小二黑結婚》是一部具有民族性、群眾性、革命性的作品。當年的創作者們是經過戰火考驗的有著深厚藝術積累的革命者和藝術家,懷著遠大的理想。今天看到年輕一輩以熱愛、敬重、認真的態度來復排這部作品,覺得非常激動。她希望年輕人能通過這部戲得到提高和感悟。
《小二黑結婚》與《白毛女》被稱為“一黑一白”,是中國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也都是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劇目。據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陶誠介紹,繼去年在文化部帶領下復排歌劇《白毛女》之后,中國歌劇舞劇院此次再度集結精英復排《小二黑結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復排版除了再現原版精華,還將在舞美、音樂等方面進行創新,呈現出經典歌劇新的面貌。復排作品將于9月推出。(鄭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