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最美野長城被抹平成水泥路”事件持續發酵,引發公眾關注。國家文物局迅即責成遼寧省文物局調查核實,同時派員緊急趕赴現場進行核查評估,具體了解相關維修方案的審批落實情況及施工質量等問題。27日下午,國家文物局召開“遼寧綏中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搶險工程調查情況發布會”并回應稱:調查組經現場調查,涉及抹平有三標段,存在洽商過程不規范,記錄不完整,未按照規定報批等問題,且確有使用少量水泥。
長城修繕前圖片 國家文物局供圖
長城修繕后圖片 國家文物局供圖
“該工程確有使用水泥”,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遼寧綏中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搶險工程調查組組長陸瓊介紹說,涉及抹平有三標段,“調查組發現,2014年5月11日至20日的《項目監理日志》中顯示a標段施工人員有使用水泥情況”。陸瓊談到,此前提交的設計方案審批手續依法合理,招投標等程序合規,基本達到了搶險加固的目標,解決了因結構失穩進一步坍塌的隱患,但的確存在洽商過程不規范,記錄不完整,未按照規定報批等問題。
對于為什么“使用水泥”,調查組專家說,長城保護提到了要使用新材料,陡坡地段使用水泥后,能實現盡快牢固早期墻體的目標,但沒有做好實驗工作,對長城觀瞻造成影響。為何要“使用新材料”?調查組專家付清遠認為,由于古人所使用的傳統材料無法解決風化等問題,所以需要使用新材料解決。
會上還公布了此次調查的處理結果,包括:責成遼寧省文物局重新組織專家全面查找工程問題,初驗合格后報國家文物局;責成遼寧省文物局對相關責任單位嚴肅處理,結果對社會公開;國家文物局將此事調查清楚后會向全國通報;此外,國家文物局還將對長城沿線15個省市及時排查,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會上表示,此次搶險工程的確損害了長城的古樸風貌,“事件發生后我們也在反思,國家文物局在審批后缺乏后期跟蹤,我們的工作有缺位。我們很多地方都做得不盡如人意,通過此事國家文物局也將舉一反三,努力保護好長城這個珍貴的文化遺產。國家文物局將通過此事進行全面檢查,對長城進行一次大檢查,加強機構和隊伍建設。”(陳燦 陳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