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視域下應急管理的優化路徑
重塑人文主義價值觀,轉變功利性的政績觀。所以,要從根源上防范城市風險,減輕治理成本,降低事故損失,維護城市安全,就必須轉變政府官員錯誤的政績觀,摒棄功利性政績觀,重拾“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價值觀。在重塑政治價值觀的基礎上,一方面可以借鑒歐美西方國家在應急管理中的官員考核機制,將社會風險防范和城市安全保障納入到政府績效管理和官員績效考核與評估體系中來;另一方面要進行政府應急管理效果評估和官員政績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即安全績效評價體系,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形式和程序對政府和官員在應急管理、風險防范、危機處置過程中的職能履行狀況、工作完成情況、安全目標實現程度及事故災害損失等方面的表現,進行整體性和綜合性的評估評價。
增強政府法治意識,重視依法治理。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民主法治國家,無論是正常狀態還是應急狀態下,政府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這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和預期目標。社會治理的本質和最終目標都是實現對社會人的權利的保護,防止人的各項權利遭受侵犯和威脅,尤其是生命、財產的安全權;城市應急管理則更加注重對城市公共安全隱患的消除和減緩,這兩者從本質內涵上是相通的,都有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應對社會風險、消除社會隱患、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穩定之意。法治化的行政手段和法治化的處置結果,都應該是城市應急管理所要實現的目標追求和價值理念,也是社會治理法治化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
掌握網絡輿論話語權,實現信息公開透明。首先,政府要提高應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的能力,掌握輿論話語權,緊抓輿論主動權,遏制各類虛假謠言的產生和傳播。對于虛假信息和網絡謠言,既要治標更要治本,治標就是嚴把信息傳播渠道,嚴控信息傳播內容,治本則是要深究謠言產生的根源和土壤,從源頭將其整肅、消除。其次,虛假謠言的治理是應急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社會治理的內在要求更加強調社會多元主體共管、共理、共治,使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及社會各階層人士都可以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通過溝通協商共同應對社會風險隱患的威脅,完成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
社會治理視域下的城市應急管理,應該要著重發揮政府公共部門、社會組織以及公眾等多元主體的共治、共管作用,構建平等、協商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在應急法律法規的限定下對城市的風險和危機進行應對處置,共同維護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社會秩序的有序運行。具體而言,就是要轉變政府功利性的政績觀,重塑“人文主義”價值觀;在應急管理中,推進應急管理法治化進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增強信息的公開透明度,尊重民意表達,嚴懲網絡謠言。以應急管理的長足發展來推動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有效化、透明化,保障社會公眾的各項權益不受侵害,最終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參考文獻】
?、偻跗舟荆骸秶抑卫?、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趶埿旅贰㈥悋A等:《我國應急管理體制的問題及其發展對策的研究》,《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年第2期。
?、垴T元:《天津港爆炸災難救援中的社會工作服務開展》,《中國社會組織》,2015第17期。
?、芨疖?、魯錦寰:《“以公民為本”:政府責任、治理理念與和諧社會》,《公共管理科學》,2005年第6期。
?、輨⑼椋骸渡鐣芾韯撔屡c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法學》,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