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 宮天然
高等教育系統多樣性的自組織與演化
世界城市建設是一個動態演進過程,在世界城市高等教育開放復雜巨系統的耗散結構形成過程中,其系統豐富的多樣性、多元化特點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使世界城市高等教育開放復雜巨系統能不斷適應、滿足世界城市的高端發展,并共同走向持續繁榮。
一是高等教育系統多樣性的自組織特征。高等教育系統如何在耗散結構理論的指導下實現不斷優化,是目前高等教育關注的熱點問題。世界城市高等教育自組織帶來的多樣性發展,不斷滿足了世界城市的多樣性、多元化的訴求,并因此具有了為世界城市發展持續提供大批高質量人才的能力。這些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統形成耗散結構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如下:第一,高等教育系統具有復雜的開放性特征。世界城市大學系統的發展歷史,其實是大學成長、開放、交流的歷史。開放性是大學的本質屬性,愈是世界一流的大學,愈是高度開放的大學。第二,高等教育系統具有復雜的多樣性特征。多樣性特征可以有效降低系統的同質化,保證高等教育系統遠離平衡態,促進形成穩定的有序結構。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統之間、高等教育系統內部子系統之間都處于非平衡狀態,正是這種差異與分化,促使系統趨于復雜、走向耗散結構。第三,高等教育系統之中的各個子系統間產生非線性的關系,并由此帶來了豐富的多樣性。非線性作用促進協同作用和自組織,有益于產生有序、優化結構,促進高等教育復雜系統結構、質量、規模與效益的整體優化和協調統一,并使整個高等教育體系呈現出多樣性、差異性和不均衡性。
城市高等教育系統多樣性和復雜性的增加機制,是系統正負反饋作用疊加的結果。高等教育系統的自組織過程中,同時存在著受環境控制的正負反饋作用機制,而且這兩種機制本身也存在著非線性相互作用。在高等教育系統多樣性演化的不同時刻,世界城市高等教育多樣性與交流相互促進,競爭趨異和競爭趨同可以同時發生,系統的正負反饋作用強度也發生相應變化。
二是高等教育多樣性系統的持續發展。首先,復雜性的相變臨界點。高等教育系統的外界政策環境的調控主要在相變臨界點。對高等教育系統的外界政策環境的調控主要在相變臨界點,自組織系統中復雜性和多樣性的變化也存在類似的相變和臨界點。假設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統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那么系統的復雜性將增至相變的臨界點之上,系統就會產生自催化協同,產生一個新的突變性。城市高等教育系統中多樣性的產生和喪失都是系統的相變,都是系統復雜性積累超過臨界值(閾值),系統相變的結果。
其次,多樣性和復雜性的漲落。自組織系統在演化過程中,由于系統正反饋的反復作用逐漸呈現復雜性特征,當系統的演化程度積累超過臨界點閾值時,系統將趨向復雜相變。系統積累的復雜性程度越高,系統呈現出多樣性越繁榮。反之,系統的復雜性逐漸退化,當系統復雜性降低到低復雜性臨界點時,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則大幅衰減。系統的多樣性、復雜性不斷發生漲落、不斷發生突變,這表明系統不可能總是保持多樣性和復雜性水平不變。
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統的復雜性,是指系統內不同層次上的結構與功能的多樣性,自組織及有序性。優勢子系統或其組合強強合并,讓子系統之間相互作用,這樣就減少高等教育系統的復雜性、多樣性。在系統多樣性的調控方式上,依據正、負反饋的原理科學配置資源,使系統由“被組織”狀態進入“自組織”狀態,促進系統多樣性、復雜性持續提高。
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統是典型的自組織系統,因此具有一般自組織系統的共同特征。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統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是其高等教育系統主要的宏觀行為之一。復雜系統的一個重要思想是局部規則(Local rule)導致系統宏觀變化(Global change),即形成有序結構和自組織的出現。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系統的復雜性不但包括系統本身多樣性,而且子系統多樣性相異,同樣包括子系統內部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相互作用。所以,復雜性包括了多樣性和相關性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