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世界”戰略和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理論
“三個世界”戰略思想和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聯系很密切,“三個世界”戰略理論的產生運用都依靠統一戰線來指導。
“三個世界”戰略理論的產生是依據統一戰線理論來完成,“三個世界”戰略理論的主要目標也是統一戰線,“三個世界”戰略理論服務于統一戰線的實現。“三個世界”理論將美、蘇特別是蘇聯作為最具危險性侵略性的世界人民的主要敵人,將霸權和戰爭作為當時的主要危險,將反對霸權主義作為當時的主要任務。在確定目標和主要任務之后,毛澤東將第三世界作為反霸斗爭的主力軍,將第三世界其他國家作為我們團結聯合的主要對象,將第二世界作為可以聯合爭取的對象,為了服務于應對“世界人民的頭號敵人”——蘇聯,毛澤東甚至將美國作為暫時可以爭取的對象,這充分顯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對象,最大限度的孤立主要敵人的策略,為建立反霸國際統一戰線指明了具體的方向。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結合了我國革命的實際情況,使原來比較弱小的我們變成強大的我們,最后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所以它要想起到很大的作用必須與不同的歷史環境和實際情況相結合。 “三個世界”戰略就是把統一戰線和國家環境相結合產生的,是我國對外交流和國際環境相結合的產物。
統一戰線戰略與原則在“三個世界”戰略中得到展示。首先,統一戰線中要保持獨立自主。新中國成立之后,和蘇聯政府外交頻繁,雖然我國稱蘇聯為老大哥,但是毛澤東一直在維護我國的主權,這方面表明了我國獨立自主的立場。反對霸權主義的事情上,毛澤東一直都站立在第三世界立場上,在這方面表現了我國獨立自主的立場。其次,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雖然毛澤東認為美國、蘇聯都是霸權主義國家,也是我國反對霸權主義的主要國家,但是因為我國和蘇聯接壤,并且蘇聯采取的戰略形勢,導致蘇聯對我國的威脅更大。而對于第二世界國家,我國是聯合和戰斗一起抓,在聯合他們一起反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時候,也沒有忘記他們的危險性。再次,戰略的靈活與原則的堅定結合在一起;我國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毛澤東也很重視國際統一戰線的靈活,毛澤東區別劃分了世界,還特殊對待了美國、蘇聯,這兩個方面都表現了毛澤東對外交流的靈活。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2014年度重點課題“四川民族地區高校維護政治穩定研究”(項目編號:CJS14-07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毛澤東外交文選》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③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④守德、洪銀嫻:《國際政治學概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年。
⑤賴佩媛·路克利:《論大衛·哈維的“辯證烏托邦主義:兼論全球化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廣西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