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文化自信的三個維度

2016-09-30 16:38 來源:人民論壇  我有話說
2016-09-30 16:38:57來源:人民論壇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中共平頂山市委黨校 安曉靜

  習近平總書記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將“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無疑是對文化自信給予的高度褒獎。文化自信是中國自信的根本,也是一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然而,文化自信不會憑空而至,增強文化自信需要遵循三個維度。

  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

  文化自覺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命題,在學界引起了廣泛贊許和重視。他說所謂文化自覺,“其意義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趨向”。簡單說,文化自覺就是對文化的“自知之明”,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組織或個體對其民族的、國家的、大眾的文化有覺醒,對這一文化的來歷、發展、特點、地位、趨勢等有正確的認識。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覺基礎之上的,沒有文化自覺,遑論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經過自主地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種文化都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共處原則。建黨九十五年的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一以貫之地堅守文化自信,正是長期追求文化自覺并善于和敢于在文化自覺上發展創新的結果。

  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表現出了高度的文化自覺。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革命文化,對于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碑斎?,對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更是給予了高度肯定。1942年5月,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甚至還直接指明,“馬克思主義是一切革命者都應該學習的科學”。毫無疑問,此次論述闡釋了中國文化的性質、地位及發展方向等問題。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依舊對于文化保持有高度的自覺性。1956年8月,他在《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中指出:“在中國,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國的革命實際相結合?!贝文?月,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談到知識分子問題時,他又明確要求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要“逐步地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逐步地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在這時,他提出了旨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雙百”方針。1960年3月,毛澤東在《中尼邊界要永遠和平友好》中還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從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毛澤東從不同方面指明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及目標等問題。

  改革開放至今,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系,彰顯出高度的文化自覺。1980年12月,鄧小平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中表示,“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有物質文明,但同樣也需要有精神文明”,并且高度褒獎了精神文明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而且還指出,“沒有這種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設社會主義”?1989年9月,江澤民在《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里,談到了作為文化本身的馬克思主義對于國家建設的重要性,并指出國家的理論、宣傳、教育、新聞、出版、文學藝術等部門的工作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2003年12月,胡錦濤在《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在堅持“二為”和“雙百”方針的指導下,大力發展先進文化。2014年10月,習近平在《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國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明顯,這里的先進文化指的正是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文化形態。

  文化實踐是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

  文化具有實踐屬性,來源于實踐,又是用來指導實踐,是推動實踐發展的重要力量,因而,文化實踐就是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大戰略。中國夢離我們已經越來越近,彰顯出文化在推動社會實踐方面的積極作用,這就構成了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有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可謂“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這些思想理念構筑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體,并代際相傳、歷久彌新,始終為中華民族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多舛,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但沒有零落凋謝,反而鳳凰涅槃,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在革命戰爭中鑄就了毛澤東思想?,F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也正在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革命文化是無數革命志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體現了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和方向,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夙愿。人民群眾之所以愛黨、護黨,與革命文化的弘揚是分不開的。革命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會讓人民群眾更加敬重革命先輩、敬畏革命歷史、敬仰馬克思主義,用革命傳統之魂凝聚強大無比的社會力量。隨著社會轉型期的到來,人們的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一些人甚至信仰失守、道德滑坡、人生觀扭曲、價值觀錯位。因此,應推進革命文化建設,增強對革命文化的自覺自信,以革命文化帶動整個社會心理和精神的重新建構。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祿精神等正在起到增強民眾的社會責任感、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證。當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存在現實差異。只有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才能消除差異,從思想上、行動上求得一致性,才能將蘊藏在人民中的力量激發出來,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