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悅
從長安再出發,放歌新絲路,絲路歌不休。國慶佳節即將到來之際,西安城墻南門甕城上演了一場氣勢恢宏的大型交響音樂會,樂壇名家放歌古城,絲路經典交相輝映,吸引了大量當地的市民和來往游客,為古都西安增添了一份喜慶祥和的氣氛。9月28日晚,由中國音協、陜西省委宣傳部和陜西省文聯共同主辦,陜西省音協承辦的“從長安再出發” ——大型交響音樂會精彩上演。本場音樂會旨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從長安再出發” ——大型交響音樂會由著名青年指揮家景煥執棒陜西愛樂樂團。涵蓋民族與西洋,獨唱與交響,多種音樂形式與音樂元素的音樂會令現場觀眾沉浸在風格特色鮮明的音樂中,感到耳目一新。音樂會演奏了趙季平、王建民、韓蘭魁、崔炳元、景建樹、王中山等作曲家的《鐘鼎長安》《天山風情》《敦煌神鹿》 《九曲秧歌黃河陣》《望秦川》等經典曲目。二胡演奏家宋飛演奏的《天山風情》不僅技法精湛,音樂情緒的表達細膩委婉,其描繪的天山風情水墨畫更是博得了觀眾的熱捧。古箏演奏家王中山演奏的《望秦川》是根據陜西同州梆子的音樂創作而成,旋律氣韻綿長,音調哀婉深情,表達了演奏者對恩師的深切懷念與無限哀思。
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絲路放歌》由趙季平作曲、尚飛林作詞,整首歌詞以極大的熱情反映出古絲綢之路上的生動畫面,緊扣時代脈搏。歌唱家呂繼宏演唱的《故鄉戀》訴說了歌唱家對家鄉“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下,一望無際的河西走廊”上的甘肅家鄉的回望與眷戀。歌唱家王宏偉演唱的由印青作曲、屈塬作詞的《西部放歌》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西部歌曲,歌曲豪邁向上,充滿著西部人民豪爽的民族個性和豪邁的民族氣概。歌唱家們都將個人代表曲目演繹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音樂會現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來自陜西本地的“民歌王”王向榮率領“陜北民歌大舞臺”的蘇文、延錦園、馮曉紅、劉美玉、屈旺旺、馬園園等歌手演唱的《黃河船夫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把陜北民歌的高亢與豪邁、滄桑與深情演繹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來自青海的馬權、王媛、向國安、李長存等民歌手帶來的花兒聯唱則把觀眾帶進了西部的高遠和遼闊。此外,華陰老腔表演團帶來的極具當地特色的華陰老腔表演,以及來自天山腳下的新疆木卡姆藝術團帶來的維吾爾十二木卡姆《烏夏克木卡姆》間奏曲依次上演,觀眾不僅被老腔的剛直高昂所震撼,也被木卡姆藝術深深吸引。來自民族民間音樂沃土的這些極具絲路特色的演出方式使得交響音樂會呈現了格外豐富的面貌,令觀眾大開眼界。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郭運德,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鄧理以及趙季平、韓新安、吳豐寬等中國音協、陜西省文聯負責人與觀眾一起聆聽了音樂會。
西安城墻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這場音樂會首先主題很有意思,‘從長安再出發’在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舉行,充滿了自豪感更是充滿期許。而在西安城墻南門的甕城舉辦音樂會,令我感慨萬千,城墻不僅是西安重要的地標符號,伴隨著一代代西安人的日常生活,更是成為西安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中國音協名譽主席趙季平表示,舉辦音樂會弘揚絲路精神、不僅為絲路文化交流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在促進絲路沿線地區人文合作、民心相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