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王曉毅
未曾從事農業的新生代農民工,現在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在青壯年時期,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遠非老一代農民可比,但他們在這個時期卻沒有形成穩定的積累;當他們因年老退出勞動力市場以后,不管是在農村或在城市生活,都將面臨著諸多困難。因此,國家的農村政策對于他們的影響會非常大。如果我們希望老一代農民退出農業生產以后,農業的家庭經營仍然存在,那么就需要出臺系統的政策以支持新生代農民工像其父輩一樣老有所安,就需要將一個具有象征性意義的農村具體化以使新生代農民工有退身之地,如適當的社會保障和與這一群體相適應的農業政策。
人口流動致村落共同體離散
在湖北省武漢市大魏塆村,最熱鬧的不是春節,而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到這天,村民自發組織的耍獅隊要到各戶祝福,全村都會處于狂歡的狀態。與元宵節的熱鬧相比,春節只是各家自己祭祖和家庭聚餐或親戚之間的往來,但基本是家庭內部或家庭之間的活動。正月十五則是全村的活動,甚至是各村之間的活動。為什么熱鬧會拖到正月十五而不是春節,也許與這里經商的傳統有關系。因為村里原來有許多手藝人,靠農業之外的副業維持生活,春節一段時間也是他們可獲取較多收入的時候。等忙完春節的生意,他們抓住過年的尾巴,就要大大地熱鬧一番。
在春節期間,大魏塆是熱鬧的。這里的農居基本上沒有院子,很容易透過窗子看到各家的大人們湊在一起娛樂,而孩子們則不時跑到街上放上幾只鞭炮和焰火。村子的道路上不時有轎車開過,在大年初二的鄉村公路上居然發生了嚴重的交通擁堵;因為走親戚的人很多,在十字路口出現了堵車。本來不寬的鄉間公路瞬間成了停車場,熱鬧非凡。
但是在熱鬧中總透著一股落寞,熱鬧就像是一個盛大的晚會,大家在歡笑中似乎都在等待著晚會的落幕。不管多么熱鬧,大家都知道,等正月十五一過,大多數的青壯年又會離開家鄉,重返城市,因為那里才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中心。之后,他們辛辛苦苦蓋起的房屋又會人走房空。
對于這樣一個有手工業傳統的村莊來說,離家做生意并非新現象,如制糖的手藝人不可能只在本村做生意,他們甚至把春節都讓位于生意。所以,聚散本是生活的常態。但是,為什么現在的人們顯得如此落寞?
被訪者劉某的房子是新修的,而且從秋天開始,一直在慢慢地進行內部的裝修,但劉某卻常年在武漢做建筑,很少回家。筆者問他為什么花那么多錢在農村蓋房,他回答說在城里買不起房子,如果在農村也沒有房子,心里會不踏實。因此,房子是一個象征,有了它便有了“家”,盡管大部分時間房屋主人仍然居住在城市的出租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