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文化自信與文學發展

2016-10-04 09:46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2016-10-04 09:46:20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文化自信是文學創新的驅動力

  張江:有文化自信才有文學創新。那些模仿國外作家作品的做法,說到底,是骨子里缺乏自信。中國文學的創新,最大的源泉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當前,這場實踐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波瀾壯闊的成就。這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創舉,完全可以在作家書寫的過程中轉化為文學的創新。我們目前缺乏的,是發現的能力、轉化的能力。

  徐兆壽:在中國歷史上,兩次西學的融入都帶來文化上的震蕩、迷失與自我否定,最后又是回歸自我,找到文化基因中蓬勃的生命力而重塑自我。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根本的自信,它也是文學創新根本的驅動力。但文化自信并非憑空產生,也非你想擁有就能擁有的。中國人過去的文化自信來自每一個中國人自信為世界的中央之國,自信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即使有如唐玄奘覺得中國人缺乏生死之教,到西方去取經,以此彌補中國人的信仰缺失,但一說起“東土大唐”還是自信滿滿,而西方世界則是妖怪叢生、蠻荒無稽的邊緣地帶。中心還在中國,所以就有了自在、自主、自由的精神主體。

  100多年來,我們喪失了這種中心地位,缺失了精神主體,我們的文學愿景常常是到非自主的西方世界去拿一個獎牌,以此確立自己的自信。它的背后是文化的不自信。而文化不自信的背后是兩個維度的缺失,一是對中國5000年文化基因的否定,從根本上否定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歷史本我;二是對當代中國國力的不自信,從根本上動搖著中國人的信心。

  所以我們總是說中國文學缺乏鈣質,這個鈣就是不自信。那么,如何確立文化上的自信呢?從中國古代的經驗來看,國力的強大仍然是最大的自信源泉,也就是說,仍然要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國力。另一方面,則是文化上要解放傳統文化,恢復中國文化的元氣,同時,要發揮中國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將世界上一切可能吸收的優秀文化都融入自己的文化體系中,形成一種中西文化相互激蕩、相互融合并具有自主性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要完成《史記》中所說的集百家之長,實際上也就是完成人類文化的集大成工作。在這個意義上,才會有終極性的文化自信,自然也就有了自在的、自足的文學創新,就像李白在完全的自足中揮就千古絕唱一樣。

  張江:文學是文化的重要構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光輝燦爛,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精神依托,也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文學始終浸潤在中華文化之中,它每一個輝煌的高峰,都得益于文化的滋養和潤澤。當代中國實踐對中華文化的豐富和發展,為中華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堅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這也必將為中國文學的進一步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