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祝如
本周恰逢國慶節到來,此前的9月27日夜里,天安門城樓毛主席像進行了每年一次的“換新”工作。經過施工人員約40分鐘的操作,最新繪制而成的毛主席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在聚光燈的照射下,新畫像的顏色飽滿亮麗。據說,“不管你站在畫像前方的哪個位置,感覺主席的目光都會注視著你。”對此,參與畫像的創作者介紹,其實這并不神秘,“毛主席畫像是一張平面像,眼神平視前方,如果繪畫者的基本功到位,準確表達人物的神態,畫出的畫像就會呈現出上面所說的效果。”計劃到天安門廣場的游客,不妨看看毛主席像是不是在注視著自己。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近期長城成為了熱門話題,不是因為旅游,而是因為修葺。“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事件自爆出以來,一直備受關注,9月27日,國家文物局給出了最新的調查成果,結果顯示:“該工程中使用的‘三合土鋪平夯實’措施,對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自然、古樸的歷史面貌造成了嚴重影響。”此外,國家文物局已將長城保護維修項目抽查作為正在開展的“長城執法專項督察”的一項工作內容。還將組織長城沿線15省(區、市)專業力量對于近年開展的長城保護重大工程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解決。
在懂文物保護的人們看來,文物保護是一份迫切而利國利民的文化職責,而在承包修繕工程的某些公司和相關利益者看來,這只是一塊有利可圖的“肥肉”,這種心態實在要不得。修繕的目的應該是為了保護,而不能看做一項簡單的工程。不僅是長城,我國需要保護的古文物建筑還有很多,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國家有必要從監測到備案、設計、施工、監督等環節建立更為嚴格的科學體系,確保古文物建筑不失文化之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文化藝術消費的需求也不斷擴大。為了滿足百姓的需求,不少文化藝術活動選擇在“十一”期間舉辦。在北京,北京國際雕塑公園第四屆工藝美術非遺嘉年華開幕,活動內容主要展示中國茶文化、陶瓷藝術、民間工藝美術等;第四屆北京文學藝術品展示會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故宮則舉辦開封菊花展。在上海,2016年上海夢幻森林大型實景主題燈光秀于9月30日至10月6日在上海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舉辦,人均消費百元左右。在天津,天津戲劇博物館9月24日起推出建館30年來最大規模的館藏文物精品展,不少文物首次集中亮相。在杭州,首屆國際竹建筑雙年展舉辦,經過4年施工,全球11位建筑藝術家設計的18棟竹建筑作品正式與世人見面。在山西,太原市龍山石窟一期搶險保護工程進入尾聲,國慶期間將全面向游客開放。在河北,懷來舉辦的玻璃藝術節,市民不僅可以欣賞到玻璃藝術品,還能觀看工作人員現場制作的過程……
曾經,想看紫禁城文物只能去故宮,這個“十一”,怕擠的觀眾有了更多選擇。9月28日,深藏于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的268件文物數百年來首次“出宮”,匯集為“走進養心殿”特展,“擺駕”首都博物館。據悉,展覽將持續5個月,采取預約方式,想看現在就可以預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