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河長制、精準扶貧、互聯網金融犯罪防治、長江經濟帶建設、京津冀協同立法、高校轉型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朱玫:推行河長制需要借助民間力量】
朱玫表示,一個成熟的社會治理結構,不僅要求政府各部門履行好職責,而且要能充分激發最廣大民眾的潛能。因此,“河長”制在推廣過程中要突出“共治”。當前,不少地方在“河長”制推行過程中,一個成功的經驗就是引入了民間力量參與。河流治理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因而也最能觸動百姓痛點,同樣也最能得到百姓認同。今后全面推行“河長”制,更要著眼于如何從制度設計層面,讓百姓能有更多、長效、固定的參與渠道,使之從受損者、旁觀者、評論者成為受益者、參與者、監督者,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共治格局,為環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示范樣本。
摘編自《中國環境報》
【陳志剛:建立貧困戶精準識別體系,找準幫扶突破口】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掛職安徽渦陽縣副縣長陳志剛指出,渦陽縣的精準扶貧工作經驗值得借鑒。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渦陽縣首先進行精準識別。組織力量對全縣貧困人口進行建檔立卡,并按照“兩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再次進行識別,對貧困戶家庭狀況、致貧原因進行認真分類統計,為精準幫扶夯實基礎。其次,進行精準管理。通過扶貧項目實施和幫扶政策落實,對脫貧人口進行標注,對因災、因病等原因致貧的人口,及時納入扶貧系統管理,建立了科學的動態管理機制。在這些基礎上,開展精準幫扶。根據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狀況、致貧原因等因素,分別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積極整合各類資金、資源,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提高精準扶貧的針對性。從而分析致貧原因,找準幫扶突破口,分村到戶制定脫貧計劃,確保真正脫貧。
摘編自光明網
【門植淵:打破信息壁壘,防控互聯網金融犯罪】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檢察院門植淵認為,在互聯網成為犯罪工具的情況下,互聯網大數據同樣成為防范制止互聯網金融犯罪的重要工具。因此,應打破信息壁壘,廣泛整合社會數據資源,積極主動拓展案件線索來源。公安部通過聯系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稅局、海關總署、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各商業銀行總行等部門,可以建立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信息共享平臺,對于已發現的互聯網金融犯罪高危人員的情報信息,積極開展信息采集、信息核查、異常經濟狀況調查、行動軌跡分析、人際網絡研判等管控,制定相應管控方案,實現打控目標。各部門也可定期開展聯席會議,匯總分析互聯網金融犯罪整體情況,溝通交流工作方式方法,學習其他地區、其他部門工作實踐中偵查、預防互聯網金融犯罪的先進手段和技術。
摘編自《檢察日報》
【成長春:以都市圈聯動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江蘇不同地區之間形成融合發展態勢、不同經濟主體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形成互利共生關系。具體來說,要實現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通泰鹽都市圈的聯動建設。其中,南京都市圈要進一步提升南京特大城市功能,深入推進寧鎮揚同城化;蘇錫常都市圈要全面強化與上海的功能對接與互動;徐州都市圈要將徐州、連云港、宿遷等中心城市聯動打造成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總體布局的新增長極;通泰鹽都市圈要增強南通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功能,促進長三角城市群沿海發展帶加快形成以上海為龍頭、以寧波都市圈和通泰鹽都市圈為南北兩翼的協調性均衡發展格局。
摘編自《新華日報》
【周英、張培林:構建京津冀協同立法保障機制】
周英、張培林表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以協同立法為保障。具體來看,一是建立京津冀三地立法信息庫。信息庫囊括京津冀三地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相同主題立法項目的立法進展及法規規章制定情況、關聯度高的區域重大立法項目聯合攻關的動態進展情況、三地立法工作經驗和立法成果等信息。二是探索建立交叉備份審查制度。京津冀任何一方制定的事關協同發展的地方立法,均應將立法文本向另外兩省市的立法機關報送備份。三是探索建立聯合擬法機制。對于京津冀三省市均有立法需求、立法動議,立法調整的利益關系彼此趨同的立法項目,可以選擇三省市聯合擬法的協同模式,以實現三省市立法的高度協同。
摘編自《河北日報》
【張應強:讓市場競爭機制在高校競爭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應強認為,當前高等教育內部的計劃體制機制與外部的市場體制機制形成了沖突。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認為地方本科高校的學術型定位出了問題,導致培養的人才不適應人才市場需求,因此必須實現由學術型向應用型的轉型來走出發展困境;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則認為主因在于自己辦學層次低,導致優秀教師引進困難和流失嚴重、辦學資源匱乏、社會聲譽低、用人單位校歷歧視、畢業生就業困難等惡性循環??梢?,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所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實際上在倒逼我們必須改變高等教育雙重體制機制,讓市場競爭機制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和高校發展競爭中起決定性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摘編自《人民日報》
?。ü饷骶W記者 李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