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黨內政治生活、一流大學、全面從嚴治黨、教育、智庫、經濟服務化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田訓龍:實現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目的需要弘揚長征精神】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田訓龍表示,新形勢下改進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目的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中國共產黨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人民軍隊的艱苦奮斗史,體現了黨和紅軍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當前的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各種困難矛盾、各種社會弊病甚至會疊加,有的尖銳復雜、積弊日深,有的利益交織、觸及上層,還可能遇到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全國各族人民要汲取長征精神養料,不斷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的諸多藩籬。
摘編自《光明日報》
【蔣洪新:創辦一流大學要樹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理念】
湖南師范大學校長蔣洪新指出,堅持有所為,就要加強學科布局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優化學科結構,找準優勢和特色,突出建設重點,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優勢學科和領域,帶動大學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堅持有所不為,是指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學科建設切忌盲目擴張、貪大求全,而要敢于舍棄,合理壓縮學科建設規模,集中力量發展優勢學科、特色學科和社會需要的學科。當然,有所不為的學科并非一成不變,如果環境條件發生改變,有的學科也可由“不為”轉變為“有為”。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相輔相成,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有所為不易、有所不為更難。
摘編自《人民日報》
【孫林: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央黨校黨建部孫林認為,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新時期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不僅要對黨的肌體除塵去垢,清除政治微生物,還要刮骨療毒、壯士斷腕,這必然帶來黨的建設制度的全面調整和變革,其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可以預見。在這種情勢下,黨的各級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高級干部都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必須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這樣才能完成這次黨的建設歷史上的偉大變革。
摘編自光明網
【王烽:任何新政都需要實踐去檢驗】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10月31日,《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草案)》提交三審,此次修法,允許培訓機構及部分學歷教育按照營利性的新模式探索,這有利于發展教育產業、教育服務業,滿足老百姓多樣化需求。但是,既然是“摸著石頭過河”,當然得選擇風險最小的階段嘗試。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已成年,有自己的判斷;高中教育存在升學壓力,老百姓需要看到效果,會謹慎選擇;學前教育本身就很多樣化,沒有統一的標準、教材,加上家長很關注、參與很多,風險相對較小。于是,這幾個階段可以嘗試放開支持營利性學校進入。
摘編自《人民政協報》
【隆國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使命擔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為,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需要重視智庫組織文化建設。智庫是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解決方案導向的綜合體。要始于問題,但不能終于問題,而是要提出一套科學的解決方案。要重視智庫人才的培養和建設,拓展智庫新生代研究人員的國際視野,發揮所長。要建立一套適合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體制機制。除改進和完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經費管理制度、國際交流制度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智庫中黨的建設,保證智庫在研究工作中能夠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為政策研究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摘編自《光明日報》
【許正中:經濟服務化將是改革開放2.0版的主抓手】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博導許正中表示,與以工業市場開放為重點、推動中國制造業全球化的改革開放1.0版相比,改革開放2.0版的歷史使命是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全面實施自由貿易戰略,有序推進服務業市場的雙向開放,在開放中推進全球自由貿易進程。在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外部需求萎縮、國際貿易競爭更趨激烈的背景下,中國既需要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加快國內自貿區建設,加快培育服務貿易競爭新優勢,也需要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加快雙邊、多邊貿易進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擴大服務業市場的雙向開放,為發展中國家、不發達國家以及國際組織提供必要的資金、人員、軟件和硬件等公共產品供給,在全球經濟、政治和社會文明治理的平臺上提高中國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摘編自《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ü饷骶W記者 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