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黨性教育、網絡直播規制、國有資本授權經營、回應性監管、網絡治理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鄧潔:增進學員情感共鳴是黨性教育的必要條件】
上海市委黨校鄧潔表示,共鳴是學員產生獲得感的情感實現形式,也是黨性教育實效性的邏輯起點和必要條件。情感共鳴需要教學安排具有新鮮度和差異化,避免學員每次來黨校接受的情感體驗都類似,以致情感上出現應激疲勞,使“深層期待”與“實際收獲”產生過遠距離。為此,一是黨性教育教學內容要突出時代性,緊密圍繞干部當下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當前正在進行的改革事業來展開,重在揭示干部黨性鍛煉的當代價值和現實要求。二是黨性教育方案要突出差異化,分析不同群體干部對于同一項教學安排感知的差異性,找出導致差異性的關鍵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設計多樣化的黨性教育方案,以實現對不同領導干部群體內心世界和情感差異的“點對點”觸動。
摘編自《學習時報》
【何宇華:探索注冊制行業管理模式 規制網絡直播亂象】
浙江警察學院何宇華指出,規制網絡直播亂象需要從主播、內容、監管等方面加強管理和協調。首先,探索注冊制的行業管理模式,對主播進行管理和監督。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形態,發展迅速,參與人員多元并富于變化。在自媒體的網絡環境中,主播包括直播中的個人高度媒體化,憑“一個身份證、一個賬號”就可以成為主播,未設置必要的準入條件。因此,應當對各類主播的媒體素養進行專業培訓,包括最基本的法律培訓,通過注冊制,對主播進行規范管理。其次,對網絡直播的內容進行管控和監督。作為政府監管部門,應當對進入直播平臺的觀眾進行分類管理和限制,根據內容設置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直播等級,給予不同的權限和監管要求。
摘編自《浙江日報》
【余菁: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賦予更大范圍的出資人權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余菁認為,激發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活力和創造力,關鍵是加快形成有利于這些企業創新發展的新體制。首先,應處理好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關系。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和簡政放權的要求,科學界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和被監管對象的權責邊界,提高監管效能。其次,進一步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減少用行政化手段行使國有資本出資人權益的情況。應允許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化平臺,對依法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本自主開展投資運營活動。最后,適時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選擇市場運作能力強和規范自律程度高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由政府直接授權其履行出資人職責,賦予其更大范圍的出資人權利,使之能夠更好發揮促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和促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效率提升的作用。
摘編自《人民日報》
【徐鳴:構建回應性監管格局需要多元的主體參與】
徐鳴表示,構建回應性監管格局需要多元的主體參與。回應性監管理論的目標是摒棄一元的“政府監管”范式,樹立“大監管”理念,構建政府與其他社會主體合作的監管治理新模式。這種“合作”要求政府把監管權與其他社會主體分享,以此減輕政府監管機構的負擔,使政府更好應對簡政放權后的新局面。根據監管權在不同主體間的分配情況,監管治理體系總體上可以包括政府監管、行業和企業自我監管以及第三方監管三個方面,就是要把監管權讓渡給行業企業自身及第三方非政府組織。在合作型監管治理體系中,政府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直接監管者,而是建構者,通過建構監管活動的制度平臺來激發和培養其他社會主體的公民精神和主體意識、提升自我監管的能力,政府以外的其他社會主體不僅僅是履行“責任”,還要成為“監管主體”。當社會個體自治能力越強時,政府需要做的就越少。
摘編自《學習時報》
【于志剛:建構網絡治理規則需堅持網絡主權】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于志剛認為,未來的網絡治理規則建構中,首先必須始終堅持網絡主權:一方面,必須立法保障我國具有獨立的管理權,防止在網絡空間管理層面受制于人;另一方面,確保在我國管理范圍內網絡空間秩序穩定和健康發展,網絡整體運行秩序符合我國的整體利益和主流價值理念;同時,加強網絡數據主權的維護。通過立法方式對在我國境內產生、流轉、儲存的數據進行管理,防控數據風險。其次,應明確網絡空間治理規則中數據的核心地位。在大數據時代,任何數據都緊密相連,呈現出整體價值,因此,未來的網絡空間治理規則有必要將全部網絡信息數據作為立法關注的核心。
摘編自《北京日報》
(光明網記者 趙偉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