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網絡空間建設、養老保障、小康社會建設、戲曲音樂編創、檢察監督體系構建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王一彪:共同建設可信的網絡空間】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王一彪指出,必須把建設可信的網絡空間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筑牢可信的技術基礎。互聯網各領域都應當從“可信”這個維度去研發和應用網絡技術。通過各方面不懈努力,讓人工智能成為新聞事實核查的利器,讓區塊鏈技術構建起安全可靠的信任體系,讓量子通信技術為網絡自主交流保駕護航。二是要建設可信的市場環境。從互聯網發展的歷程看,用戶選擇是信任生成的基礎,市場是信任的源泉也是最需要信任灌溉的土壤。為此,一方面要堅持市場規則、契約精神,建設適用互聯網的信用體系;另一方面要大力倡導人際誠信、社會文明,讓市場運行多一些相互信任。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智軒:做好個人自主養老投資服務,提升養老保障水平】
鄭州大學商學院張智軒表示,全方位提升我國養老保障水平,應積極開發與個人養老相關的金融產品,建立養老保障的第三支柱。一是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除了占據主流的商業養老保險外,應發動各種金融服務機構的力量為個人養老提供更多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例如銀行養老專屬理財、儲蓄性養老存款賬戶、個人養老基金等。二是出臺鼓勵政策。為使第三支柱起到支撐作用,就應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鼓勵廣大居民通過個人自主養老投資的方式獲得保障。三是提供穩健的投資回報。金融機構可以在投資標的選擇、產品結構設計上下功夫,推出適合養老金投資的品牌投資品,在風險可控范圍內獲得盡可能多的收益,實現養老資產的增值保值。四是提高對個人養老的金融服務水平。只有做好個人養老的管理規劃、投資和配套的金融服務,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保障目的。
摘編自《河南日報》
【管向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書記、江蘇紫金文創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管向群認為,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需要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一方面,注重發揮綜合性藝術院校的優勢,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為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奉獻更多的藝術精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加強頂層設計,整合創作力量,積極組織廣大藝術家開展重大歷史和現實題材創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為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搭建政產學研服務平臺。積極為黨委政府決策建言獻策,積極承擔和參與全省、全國重大文化項目和文化建設工程,推進人民群眾生活的藝術化。
摘編自《新華日報》
【李春沐:戲曲音樂編創應形成模式化的旋律走向】
李春沐認為,戲曲音樂存在比較突出的創作弊端,戲曲音樂編創的模式化,導致戲曲作品缺少音樂審美的多元感受。近年來戲曲表演團體比較傾向于為戲曲領軍人物量身打造劇目作品,這當然與戲曲崇尚“角兒”的傳統密切相關,但是在實踐中往往將作為集體藝術的戲曲,變成了一枝獨秀的個人演唱會。這種創作風氣當然與劇本編寫有關,與院團體制有關,與戲曲不健全的傳承有關,但是一味地突出主演,忽略了多元的行當和其他演員的藝術呈現,最終導致戲曲音樂色彩的單調。因此,音樂編創者努力在每個曲段中,營造起、承、轉、合的變化,形成模式化的旋律走向,演員賣力地唱,觀眾卻費勁地聽,那種聽得上癮、唱得舒服、可以廣為流布的唱腔難得一見。
摘編自《中國文化報》
【李樂平:完善檢察監督體系應強化檢察組織體系建設】
蘇州大學檢察研究中心主任李樂平指出,完善檢察監督體系應強化檢察組織體系建設。規范上下級檢察院領導關系。健全完善上級檢察院行使指揮監督和職權收取、移轉、承繼的程序規則。規范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各業務條線辦案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理順檢察一體化與獨立行使檢察權的關系。強化案件管理部門對司法辦案的程序制約權。健全檢察辦案組織形式,強化獨任檢察官或檢察官辦案組的權力主體地位。規范辦案組織與其他權力主體之間的關系,理順辦案組織管理體系。
摘編自《檢察日報》
(光明網記者 趙偉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