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讓乘客每次出行都是一次文化之旅

2016-11-30 20:01 來源:中國文化報  我有話說
2016-11-30 20:01:59來源:中國文化報作者:責任編輯:劉冰雅

  作者:黃藝芹 本報記者 洪偉成

  每逢周末下午有閑暇,帶女兒前往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轉乘區觀看一場演出,成了姜先生一家的幸福時光?!坝幸淮闻既煌窘浫嗣駨V場地鐵站轉乘區,被那兒的一場音樂會吸引。剛開始以為是街頭賣藝的,后來才知道是地鐵站里的常規性周末文藝演出?!苯壬f,“我本人熱愛文化藝術,便萌生了帶孩子一起感受免費地鐵文化盛宴的想法?!?/p>

  姜先生口中的“音樂盛宴”便是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申通地鐵”)近年來著力推進的“文化進地鐵”項目的重要成果之一——人民廣場站地鐵音樂角。音樂角周六、周日下午各舉辦一場一小時的公益演出,從2013年至今已推出近400場,共計2000余位中外藝術家和業余愛好者參與演出,其中既有上海交響樂團、上海輕音樂團等高水準的專業院團,也有群眾性業余演出團體,現場受益觀眾逾6萬人次。

  用文化裝點地鐵,讓乘客在旅途中實現“看得到作品、聽得到音樂、悟得到精神、學得到知識、感受得到文化氛圍”的文化愿景,是上海申通地鐵推動“文化進地鐵”的初衷。該公司黨建工作部部長吳昕毅告訴記者,上海地鐵目前已建成擁有15條線路、617公里運營里程、367座車站的運營網絡,工作日日均客流達1000萬人次?!暗罔F作為現代城市的‘動脈’,不僅是城市的交通樞紐,更是承載城市精神與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間?!眳顷恳阏f。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城市公共空間的環境要求和藝術需求也逐步提升。2013年,經過前期準備,上海申通地鐵成立了地鐵公共文化建設管理委員會并組建全國首個地鐵公共文化中心,制定了《上海地鐵公共文化建設綱要暨上海地鐵公共文化(2013—2015年)行動計劃》。目前,首個三年行動計劃已全面完成,先后建成了以人民廣場站為核心的展示區、4號線“大師系列”展示文化環線、文化列車移動風景線以及建筑藝術等文化項目。除了近400場地鐵音樂角演出外,還開通了100余列次文化列車、近百場文化長廊展示、近300項各類公益主題文化活動以及超過100幅大型浮雕、油畫等,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空間的藝術品位。

  尋找地鐵內的文化元素并拍照留念,成了金燕燕新的興趣愛好,她說:“短暫的乘坐時間可以讓我了解和掌握不少文化知識。如今上海地鐵內的展覽、車廂廣告位上的文化名人介紹都是我相機鏡頭里的記錄內容?!奔易⌒靺R區的嚴女士對地鐵文化氛圍的營造也頗有感觸,她認為,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今地鐵內出現的文化形式越來越豐富,展覽、演出,還有極富藝術魅力的建筑物,一走進來就能讓人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

  “要想讓更多的文化項目走進地鐵,僅靠一家之力是不夠的。”吳昕毅說,為了讓市民享受到多樣的文化內容,欣賞到高品位的文藝演出,上海申通地鐵不斷探索與政府部門、藝術機構、社會資源間的互動與合作,讓社會各方力量的優質資源參與進來。

  如今,“文化進地鐵”項目受到上海多家單位的積極關注和熱情參與。上海昆劇團、上海知音琴行、上海輕音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單位紛紛與上海申通地鐵對接,將優質、合適的演出劇目呈現在地鐵空間。同時,上海申通地鐵還與中華藝術宮合作,將吳冠中、林風眠等藝術大師的作品,以高仿真畫的形式引入4號線,打造車站文化景觀。曾為地鐵音樂角帶來精彩相聲節目的上海田耘社班主趙松濤表示:“在地鐵這一流動性大的區域內,我們擔任了一個非常好的角色,就是在流動的人群中把我們的文化藝術播撒出去,讓更多的人更近距離感受藝術的魅力?!?/p>

  此外,上海申通地鐵還與墨西哥、愛爾蘭、英國等駐滬領事館合作,積極探索“引進來、走出去”的文化交流模式,打造了“中外詩歌進地鐵”文化品牌,該活動至今已有10年歷史。今年,上海申通地鐵通過文化長廊、地鐵列車、燈箱等展示平臺,呈現了近300首以愛國為主題的中外經典詩歌,受到民眾歡迎。

  上海地鐵已日漸成為這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接下來,將進一步推動《上海地鐵公共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行動綱要(2016—2020)》,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共建,采用富有新意、多樣化的形式,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藝術品位、地域特色與社會效應的公共文化工程,讓更多乘客在旅途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責任編輯:劉冰雅]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