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 淼
中國國家話劇院2016秋冬演出季集中推出的5部小劇場話劇作品中,有4部為新創作品。日前,復排作品《紅色》和新創作品《比薩斜塔》《長子》圓滿結束本輪演出,另外兩部新創作品《羅剎國》和《爆米花》也在京建組。
將《聊齋志異》中故事進行當代化演繹的《羅剎國》和揭示“娛樂至死”生活態度的《爆米花》,雖然故事發生的背景不同,但創作者不約而同地將舞臺變成了人性的實驗場,直面現代人的精神危機。
《羅剎國》:一次大膽的探索
話劇《羅剎國》由著名編劇黃維若根據《聊齋志異·羅剎海市》改編,由三拓旗劇團創建人、青年戲劇導演趙淼執導,青年演員楊君軍、汪玥、劉星揚等出演。
該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虛無縹緲的羅剎國位于一座四面環海的島嶼之上,那里住著面相丑陋、行為怪異的羅剎鬼。一個叫馬驥的人落難至此,經歷了種種奇遇。當馬驥明白了羅剎國以丑為美的進階標準,他開始學習和適應,漸漸磨滅了回歸人類世界的希望。目小紅的出現讓墮落于此的馬驥再次喚起出逃與回歸的想法,但一切都似乎太晚了……
這樣一個看似荒誕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趙淼,他認為,馬驥在羅剎國經歷的從不變到改變,再到完全適應荒謬生活而不愿意回歸人類世界的過程很具有當代意義,而劇中另一條線索,羅剎女從羅剎鬼到人的轉變,則讓馬驥的遭遇變得更具有警示意義。“羅剎國以丑為美,馬驥為了生存給自己也畫了一張羅剎臉,不斷墮落,直到無法自拔;原本是鬼的羅剎女為了救馬驥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善良更像一個人。我希望這個作品能讓大家反思,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應當守住善良與真誠的本性。”趙淼說。
善于肢體劇創作的趙淼,在《羅剎國》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不僅刪減了原作中的大量臺詞,最大限度地利用形體表現力來完成敘事及表意,還融入了皮影戲、儺戲、戲曲、現代舞等元素。“我想讓《羅剎國》成為一部具有實驗探索意義的作品,在這部戲中體現現代劇場意識,使其呈現方式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在舞臺上讓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進行溝通。”
只有少量臺詞,大部分故事情節通過肢體講述;能操作皮影,并把操作的過程變成表演的一部分;羅剎鬼的造型以手持面具完成,而且要輕松流暢地進行人與鬼的轉換;舞臺的節奏被嚴格劃定,即使上場多走了一步都會顯得突兀……這樣繁復、嚴格的要求,為演員制造了不少困難。
《羅剎國》的演員陣容由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和三拓旗劇團成員共同組成。為了讓演員適應以語言表意到用肢體傳情的轉變,從今年9月開始,趙淼就帶領演員做各種訓練。“有一個練習是讓12名演員在6平方米的地方玩‘摸瞎子’,每個人只能通過手指尖的接觸來判斷對方是誰。開始時大家完全找不到感覺,但現在,大家基本可以不觸碰,只是聽步伐甚至聞氣味就知道對方是誰。”趙淼說。
劇中的道具也是創作的一大難點:如何讓手持的面具更順手,更具表現力;如何讓皮影的畫面更立體……這些都將于12月16日北京國家話劇院小劇場的首演中揭秘。
《爆米花》:反省“娛樂至死”的生活態度
話劇《爆米花》由英國劇作家本·愛爾頓創作,范益松翻譯,國家話劇院青年導演劉丹執導,于洋、鄧煬、馬昂等出演。
該劇講述了在奧斯卡頒獎夜,美國著名好萊塢電影導演布魯斯遭遇的荒謬離奇的事件:兩名粉絲將布魯斯劫持,并將這場劫持變成了一次盛大的直播,最終導致了一場令人震驚的殺戮慘劇。該劇表達了伴隨著信息爆炸等一系列社會現象,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娛樂至死”的生活態度,由此帶來了巨大的社會隱患和現實問題。該劇首演于英國倫敦,因其深刻的主題和社會意義、幽默諷刺的黑色喜劇風格引起轟動,并榮獲1998年英國戲劇最高獎項勞倫斯·奧立弗獎以及巴克雷戲劇獎最佳新劇目獎。
2006年第一次看到《爆米花》時,劉丹還在中央戲劇學院讀大二,由廖向紅執導的該劇給劉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戲的風格感很強,與當時學校的其他戲完全不一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情節,劫匪給媒體打電話,要求派記者來導演家里進行直播,結果收視率一直在飆升。劫匪揚言,只要觀眾關上電視,他們就停止劫持。但收視率依然居高不下。廖向紅老師在舞臺上安置了一個大屏幕,就像一次直播一樣用一臺攝像機記錄著舞臺上的整個過程。但突然,攝影機面向了觀眾,我在大屏幕的角落里看到了坐在觀眾席上的自己,似乎我也在或被動或主動地參與了這次劫持。”
“1998年的劇本似乎是一個預言,如今劇中的預言在現實中一一實現。”這也是劉丹決定以自己的視角詮釋這部作品的原因。再次研讀《爆米花》的劇本和相關的書,也讓劉丹捕捉到了更多信息。“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這本書里,對從印刷時代到電視時代觀眾的轉變有深刻的闡述。他認為,在印刷時代,人們的思維是嚴肅而理性的,但到了電視時代,人們的思維是散亂、娛樂甚至荒謬的。如今,我們已經從電視時代跨進了網絡時代,這樣的現象變得更加明顯。”
對于在“電視時代”創作的劇本,劉丹也進行了“網絡時代”的改編——語言更當下,人物的生活方式更現代,而劇中把記者請來進行的直播也變成了如今最流行的手機直播。對于演員的選擇,也完全依據劇中人物的年齡和性格。“一進排練場,演員們就都感受到了劇本的快節奏和爆發力。不同于其他作品,《爆米花》不是慢熱的,而是從一開始就像80℃的水,然后逐漸沸騰,直至像爆米花一樣被‘引爆’。”劉丹說,12月16日觀眾一定能在北京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感受到“爆米花”的沖擊力。(劉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