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情懷入“海” 文化暖心

2016-11-30 20:14 來源:中國文化報  我有話說
2016-11-30 20:14:54來源:中國文化報作者:責任編輯:劉冰雅

  每年10月至12月,是北京市海淀區的文化豐收季。歷時3個月,六大主題單元、30多場文藝活動輪番上演……目前,第13屆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季雖已接近尾聲,卻并未隨著寒冬來臨而降溫。相反,從海淀區的文化館、劇院到中華世紀壇、中關村科技企業園區,再到區內各大街道……火熱的文化活動正驅散冬日嚴寒,涌動著青春力量。

  或激昂活潑,或深沉低回,10月26日,一場震撼人心的交響樂演出讓觀眾沉醉其中。駐扎海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以一場惠民演出拉開了本屆海淀區文化季的序幕。現場觀看演出的有區內高新技術企業職工、離退休老干部、學生代表等。“弦樂雖優美,管樂更悠揚,軍樂最震撼人心。這場演出給我的震撼與感動難以言說。”海淀區退休職工王亦友說。

  據了解,海淀區文委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過程中,針對轄區百姓需求重點推進群眾文化建設,鼓勵社會單位積極參與,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多元活動內容。“群眾發起、群眾參與,讓多元文化共生,文化服務惠及全民,這是辦節宗旨。”海淀區文委相關負責人說。

  海淀文化季2004年舉辦以來連續開展。本屆文化季活動組織安排將“情懷”引入公共文化,既注重國際文化視野,又結合地域文化特色。

  11月12日,“紅海燕杯”業余文藝團隊大賽啟動。作為海淀區文委為群眾準備的文藝大舞臺,今年大賽分器樂、戲曲、合唱、舞蹈四大類別,從11月12日起每個周末舉辦一到兩場比賽,至12月27日結束。“退休后一段時間,內心感到寂寞,音樂正好滿足了大家對美的追求和藝術享受。”參賽的海淀區北太平莊街道樂隊指揮鄧九明介紹,此次他們以《論語》為藍本,創作了作品《君子四章》,以音樂詮釋“君子之風”。

  海淀區高校云集、科技資源豐富,是首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高地。“除了高科技,其實海淀也是一塊文化高地。”在海淀區文化季策劃人之一張婭婭看來,“科技+文化”雙輪驅動是推動海淀發展的動力。

  本屆海淀區文化季以“科技改變生活,藝術升華你我”為主題,包括大型會展、歌舞展演、詩歌戲劇等單元,每個單元下又分若干主題活動:有科技與藝術融合的中關村創業產業園“768歡樂頌”,有體現國際視野和高端藝術審美的“京·秋雅頌——中外詩人朗誦會”,還有展現海淀群眾文化風采的“紅軍不怕遠征難”——百姓森林合唱大賽等。主辦方依托中關村地區高科技企業、科研院所的人才資源優勢,組織開展了青年卡拉OK大賽、合唱大賽、舞蹈大賽和“高端前沿科技”進社區、“走進實驗室”中科院開放日等體驗活動。

  “區別于北京其他城區的胡同文化,海淀京味兒文化體現在高素質人群培育的‘大院文化’中。”張婭婭介紹,海淀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便是高校聚集地與軍隊駐地,形成了“高校大院”與“部隊大院”的獨特文化氣質。如何更好利用優勢資源,將其引入公共文化領域普惠民眾,是海淀區文化部門和文藝機構努力的方向。

  11月18日下午,海淀區外研書店內洋溢著現代詩的浪漫主義氛圍。一場中外詩歌朗誦會吸引附近高校師生以及眾多詩歌愛好者的關注。活動邀請當代詩人王家新及他作品的3位譯者,分別從德國、美國和中國讀者的視角解讀詩歌創作與翻譯,嘉賓分別用德語、英語、中文朗讀詩歌。首都師范大學學生周小琳說,自己是現代詩愛好者,第一次參加富有文化沙龍氣質的詩歌分享會。“到北京求學,能在海淀生活很幸福,公共文化輻射我們這些青年人才完整。”周小琳說。“公共文化服務可以更多樣、輻射群體更多元,多年來組織開展海淀文化季的實踐表明,公共文化建設要惠及大眾,首先要摸清服務對象的文化需求和品位。”張婭婭說。

  據介紹,海淀文化季已成為海淀區最活躍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之一,每年吸引50余萬群眾參與。海淀區文委主任陳靜表示,搭建公共文化服務新平臺,不斷擴大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海淀區委、區政府文化建設的著力點。今后將繼續營造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文化氛圍,推進海淀區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科技風、創新路、國際范建設。

[責任編輯:劉冰雅]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