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建生
近年來,法國動漫產業發展迅猛,成為法國發展最快行業之一。據法國國家電影中心統計,2006年至2015年的10年間法國動畫片的投資規模、年產量、市場占有率均持續增長。法國每年投入1億多歐元用于動畫電影的生產,占法國各類電影投資總額的6.5%;年產動畫電影7部左右、動畫電視節目300多小時。動畫片產量占歐洲總產量的40%以上。2015年,法國進入電影院線上映的動畫片為34部,占電影放映量的5.2%,吸引電影觀眾近3000萬,占電影院觀眾總人數的16.4%。
10年來,法國60多部動畫片出口到國外,占法國動畫片的85%。法國動畫電視節目的1/3銷往海外。僅2015年,法國就有38部動畫長片進入國外電影院線放映,其中根據經典文學作品《小王子》創作的同名動畫電影在法國以外地區吸引觀眾1250萬人次。目前,法國動畫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日俱增,業已成為法國文化出口王牌,其發展經驗值得借鑒。
傾心打造精品
法國漫畫文化積淀厚重。1830年,世界上第一本漫畫雜志《漫畫》就誕生于法國。此后,法國漫畫一直處于世界先鋒地位,涌現出許多聞名世界的大師和膾炙人口的作品,法國動畫電影的創作靈感大都來自這些家喻戶曉的漫畫名作。法國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是歐洲最大、資格最老的漫畫展,舉辦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每年向全世界公開征集作品,從中遴選出優秀創作者與作品,組織巡展。這些漫畫資源成為法國動漫創作的不竭之源。
具有創新精神和品牌意識,推崇藝術至上,傾盡全力打造精品是法國動畫制作的突出特點。法國動畫電影以動畫內容為中心,以創新技術為主導,不急于求成。作品制作周期長、傾注心力、精雕細琢、注重品質。法國導演尼古拉在其《商標電影》獲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后發表感言時說道:“我們花了6年時間才做成16分鐘的電影,希望下次我能花36年時間帶來一套動畫長片。”這雖然是一句調侃,但足以說明法國動畫制作的功夫之深。又例如,《青蛙的預言》制作期長達6年,使得它無可厚非地奪得2004年柏林電影節特別提名獎。
注重人才培養
法國動畫電影成功的背后是動畫電影工作者深厚的人文素養。法國歷來都非常重視對動漫人才的發掘和培養,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在34所高校中設立了動漫專業,對動畫人才的出色培養得到了外界的公認。法國有幾所動畫學校世界知名,最負盛名的是位于巴黎的戈布蘭動畫學校。據美國《動畫職業評論》公布的2015年全球最佳動畫學校排行榜,法國有4所上榜,戈布蘭動畫學校名列第一。這所學校的畢業生經常在國際競賽大放異彩,許多學生作品入圍大型國際電影節,曾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獎的《章魚的愛情故事》就是這所學校6名學生的杰作。有很多人從戈布蘭動畫學校畢業后任職于世界著名的跨國動畫工作室。法國南部的拉普迪埃動畫學校和西部的昂古萊姆的動畫電影學校也有良好的聲譽,其畢業生們往往受到世界各大制片公司的青睞。這些年輕的動畫新秀為法國動漫業輸送著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目前,法國從事動漫創作與開發的專業人員約3000,整個法國動漫產業從業人數近10萬。法國的漫畫和多媒體圖像設計制作能力很強,歐洲乃至世界許多多媒體藝術產品都是在法國加工制作的。由于法國擁有高水平的動畫制作隊伍,近年來許多外國動畫制作紛紛遷入法國,美國最著名的華特迪士尼動畫公司和夢工廠動畫公司在法國設立了動畫制作室。世界許多優秀的動畫電影制作都有法國人的功勞,如風靡全球的《功夫熊貓》《機器總動員》等美國動畫片,就有多名法國人參與創作。法國的動畫產業一直處于世界前沿,動漫人才炙手可熱。每年都有許多影視制作公司在安納西國際電影節上,從法國招兵買馬,挖掘動漫人才。
堅持技術創新
法國擁有雄厚的動漫技術優勢,眾多的優秀動漫企業是法國動畫電影的支柱力量。法國動畫電影除了講求畫面的藝術性外,對影片中的技術環節,同樣精益求精,并注重創新。早在2000年,法國歐羅巴公司率先把領先全球的三維技術引進電影,推出了2部3D動畫片《怪獸在巴黎》和《機械心》,獲得業內人士稱贊。2006年,制作耗時7年的3D動畫電影《復活》采用了多種尖端技術,比如前期使用的“動作捕捉”拍攝技術,拍攝完成后由動畫師使用電腦三維技術構建環境、場景,并完成人物表情動效,產生了獨特的視覺效果。法國技術人員掌握世界最先進的數字技術,大批的影視制片公司投入動漫產業,其動漫制作的先進技術被世界所認可。美國環球影業公司生產的《卑鄙的我》的特技效果就是由法國的一家中小企業制作的,在制作視覺特效的同時,將藝術與美的元素融入場景之中,把視覺特效提升到另一個新的境界。
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動畫電影雖然存在著制作成本高、周期長等不利因素,但具有在世界范圍傳播中語言障礙小,容易引起不同民族電影觀眾的共鳴的特點。為此法國不斷加大向海外拓展的力度,贏得國際市場,推動法國動漫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法國動畫片在世界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特別是歐洲各國對法國動畫電影更是喜愛有加。法國出口的動畫片占法國出口影片的40%。10年來,法國近60部動畫片出口到國外,占法國動畫片的85%。其中呂克·貝松導演的《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2006年曾在全球創下了1800萬觀影人次的紀錄。在西歐國家,對進口動畫片來說,法國片是其首選,占進口動畫片觀影人次的41%,在中東歐國家占16.4%,在北美占22.6%,在拉丁美洲占11.2%,亞洲地區的占6.4%。目前法國看準了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潛力巨大,視為市場開拓的重點地區。據了解,法國銷往海外的動畫片大都是通過跨國合作方式完成的,近2/3為合拍片,國際合作拍片也是法國動畫電影走出去的一條捷徑。
通過舉辦國際動畫電影節來擴大出口、占領市場,增強本國動漫產品的國際影響力是法國的一貫做法。法國每年都會在全國各地舉行很多動畫電影節,最具影響力的當屬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該電影節始創于196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動畫電影節,在動畫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國歷屆政府都對該電影節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2016年,法國總統奧朗德親臨電影節,表現出法國政府對電影節的支持和期待。業內將入圍參選亦視為動畫電影最高榮譽。每年平均有70多個國家,7000多人參加電影節,成為法國動畫片外銷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