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 玲
作為湖南省“戲曲動漫進校園”300所試點學校之一,長沙市高新區明德麓谷學校的戲曲動漫課近日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據該校音樂教師黎薇介紹,目前由該校學生組成的民族樂團已經可以進行戲曲合奏。
經過10年的探索和努力,湖南省通過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的方式,逐步探索出一套集戲曲動漫創作、演出,教材編撰,教學師資培訓為一體的“戲曲動漫進校園”湖南模式。
用動漫語言表現經典戲曲
湖南省戲曲動漫的創作始于2007年,旨在以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表演、音樂、服飾及臉譜等戲曲元素為基準語言,以現代動畫技術為載體,將傳統戲曲數字化,創作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原創戲曲動畫。
負責原創戲曲動畫研發創作的九天星(湖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擁有300多人的研發、創作團隊,其成員主要由戲曲專業院校的畢業生和在戲曲院團工作過、具有戲曲專業知識的人員組成。該公司創始人李建鳳告訴記者:“我們選取地方戲曲劇種中具有代表性的劇目進行戲曲動畫創作,選擇適應孩子心理的唱段,并深入校園開展調研,在保留戲曲舞臺藝術特征的基礎上,使動畫人物、畫面和音樂設計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將傳統戲曲轉化為當代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動畫語言。”目前,九天星(湖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創作了涵蓋全國100多個劇種、300多個劇目、總時長超過2萬分鐘的戲曲動畫片。湖南省已將該公司創作的10萬張《中國戲曲經典原創動畫》光碟送至湖南50多個青少年宮、1100個社區和2000余個農村文化站,覆蓋人群達3500萬。
據湖南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陳友材介紹,湖南還組織教育界專家和相關劇種的戲曲藝術家結合《中國戲曲經典原創動畫》的內容,編撰了《中小學美育課程教材·戲曲》。目前,這套教材已在湖南省部分校園試點使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長沙市的幾所教材試點小學還建立了戲曲藝術音樂社團,一些社團的學生已能在專業劇院進行表演。
深入校園推廣戲曲動漫
在研發原創戲曲動漫內容的基礎上,湖南省還為戲曲動漫在校園的有效推廣進行了諸多實踐。比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湖南省文化廳支持九天星(湖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校園內開展戲曲動畫文化體驗大課堂演出。“我們利用自己研發的設備,使一位操作人員即能演奏以前需要一個樂隊的戲曲音樂,加上兩三位進行表演、教學的戲曲老師,一個8人的團隊就能完成大課堂的演出。目前,我們已有3支團隊投入演出。”李建鳳說。
長期參與戲曲動畫文化體驗大課堂的湖南省京劇團退休演員胡治湖向記者講述了在長沙郊縣一所小學演出的情景:“演出結束后很多孩子舍不得離開,我們只好把收起的道具又拿出來,跟孩子們一起互動,他們很喜歡這樣的表演。”目前,戲曲文化體驗大課堂已在湖南省內300多所學校進行了300多場演出。
今年9月,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湖南省文化廳、湖南省教育廳在長沙共同開辦了小學幼兒園音樂教師傳統戲曲素養培訓班,邀請中國戲曲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為來自湖南省各市縣300所小學及幼兒園的音樂教師進行授課。這是湖南“戲曲動漫校園”推廣的又一項重要實踐。
“對學校音樂教師進行戲曲素養和戲曲動漫的相關培訓,能從根源上解決‘會音樂的不一定會戲曲,會戲曲的不一定會教育,會教育的不一定會教孩子’的問題,確保傳統戲曲在校園內持續傳承傳播。”湖南省文化廳廳長李暉說,“我們不僅要推動戲曲進校園,更重要的是通過戲曲動漫的形式,讓戲曲駐校園。”
培養戲曲小小傳承人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仲呈祥表示,湖南省開展的“戲曲動漫進校園”活動不是培養專業的戲曲演員,而是營造一種珍視民族戲曲的文化氛圍。中國兒童中心教育活動部部長王秀江認為,戲曲動漫推廣項目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益、有效的路徑探索,是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的成功案例。國家一級編劇歐陽逸冰則表示,通過孩子們喜愛的動畫形式讓戲曲走進孩子的心里,使他們從小了解、喜愛、鉆研戲曲,可以培養一大批未來真正理解并善于欣賞戲曲的觀眾。
李暉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湖南計劃開展1000場戲曲動畫文化體驗大課堂的演出,培訓3000名校園傳統戲曲音樂教師,并通過5至10年的持續努力,培養1.5萬名戲曲小小傳承人。“我們將進一步做好戲曲動漫的研發、教學和評估工作,并適時開展一系列戲曲動漫的推廣和展演活動,讓更多的孩子通過‘戲曲動漫進校園’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李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