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武漢“戲碼頭”:市民身邊的藝術殿堂

2016-11-30 20:48 來源:中國文化報  我有話說
2016-11-30 20:48:04來源:中國文化報作者:責任編輯:劉冰雅

  作者:魏 林

  今年6月,隨著武漢“戲曲進校園·千校千場”活動在江岸區長春街小學正式啟動,武漢戲碼頭建設進入了一個提檔升級的新階段。

  “漢劇京腔花鼓戲,鐘鳴十二始收場”,這兩句話描繪的是20世紀30年代以前武漢戲曲盛行的景象。到了30年代,武漢戲曲事業發展達到鼎盛,吸引了全國各地大批戲班、名角,加之本土漢劇、楚劇的繁榮,在一大批癡迷戲劇的觀眾的推動下,一個以漢口為中心、遍及武漢三鎮、輻射周邊地區的“戲碼頭”就這樣誕生了。

  武漢戲碼頭從傳統到現代,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蝶變”。如今放眼武漢三鎮,演出多、名角多、觀眾多、劇場多、服務市民的手段多。戲碼頭不再是過去有權有勢者的“后花園”,也不再是街頭草臺班社的“提款機”,而是成了開放的“朋友圈”,成為市民可以共同分享的精神樂園,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有可能成為戲碼頭的“合伙人”。

  戲碼頭的演出常態:

  天天有戲看,月月有活動

  目前,武漢有京劇、漢劇、楚劇等專業院團8個,區屬劇團4個,每年本地演出場次達到2000場以上,加上外來劇團演出以及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琴臺音樂節、中華優秀戲曲藝術節、中南國際戲劇節等節慶活動演出,全年演出場次極為可觀,為武漢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看戲提供了充足的劇目保障。“天天有戲看,月月有活動”已經成為戲碼頭的演出常態。

  去年,第二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武漢漢劇院“80后”演員王荔憑借演出劇目《宇宙鋒》斬獲這一獎項,成為武漢市第十朵“梅花”,這一成績在全國并不多見,也足以證明武漢戲劇藝術的底蘊和實力。

  觀眾看戲看角兒,一個好角兒需要一步一步精心培養。為了讓觀眾在家門口就能領略更多名角的風采,武漢正努力建構戲曲人才立體培養體系,如領軍人才建設、名家工作室建設、江花獎評獎等,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戲曲演員。武漢還以市藝術學校為平臺,以市京劇院、漢劇院、楚劇院為主體,舉辦人才培養定向班,面向全國招生,源源不斷地向院團輸送優秀人才,向觀眾推介優秀演員。為戲曲人才鋪好路,搭好橋,培養更多觀眾喜愛的名家名角,是振興戲碼頭,建設市民身邊的藝術殿堂的必經之路。

  讓演出真正貼近觀眾、服務觀眾

  觀眾是支撐戲碼頭繁榮的重要保障,貼近觀眾、服務觀眾的演出才能吸引人。今年,武漢市“文化五城”建設繼續實施“三個1000萬人次”文化惠民工程,其中包括觀看各類演出的觀眾突破1000萬人次。

  為了讓市民真正感受到藝術就在身邊,結合觀眾的欣賞習慣,武漢推出了“周周演”、送戲下鄉等惠民演出,劇場演出、節慶活動演出實行惠民價或免費等措施,同時加大政府采購力度,讓更多觀眾能夠輕松走進劇場。以武漢歌舞劇院小劇場為例,出現了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以前演出有時臺上的演員比觀眾還多,實施“周周演”惠民以后,根據觀眾需求調整了演出形式,將以往的舞臺表演調整為教學演出,每周末都吸引了大量家長和孩子前來觀演和學習,140多座的小劇場經常要加座才能滿足觀眾需求。

  “戲曲進校園·千校千場”活動則把傳播對象鎖定在大、中、小學的青少年學生觀眾身上,京劇院、漢劇院、楚劇院三家市直院團和新洲、黃陂、蔡甸、江夏四家區屬楚劇團,攜帶450場演出、450場講座和100場輔導課深入校園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把古老的戲曲文化和優秀的經典劇目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帶到青少年學生身邊。此舉不僅讓青少年學生親密接觸戲曲藝術的熏陶,為他們以后欣賞、理解戲曲藝術打下良好基礎,也為戲碼頭培養更多潛在觀眾。

  為了給觀眾提供更貼心的服務,目前,武漢各院團爭相創新服務方式,包括開發App推送最新戲曲資訊;與視頻直播網站合作對劇目排練或演出進行直播,加強與觀眾的網絡互動交流;在地鐵、廣場等公共場所舉行“快閃”活動等。比如,武漢楚劇院演職人員攜帶新創劇目《萬里茶道》深入地鐵文化廣場進行推介,武漢說唱團赴江漢路步行街與市民互動,均得到熱烈回應。貼心的服務,提高了社會對戲曲的關注度,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戲曲藝術離日常生活其實并不遙遠。

  讓戲碼頭成為市民身邊的藝術殿堂

  戲劇演出場館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個城市文化繁榮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近些年,武漢投入巨資為8家市直院團建立、修繕了各自獨立的專業劇場,形成了武漢劇院、中南劇場、武漢雜技廳、琴臺大劇院、琴臺音樂廳5所高標準大型演出劇場以及美成戲院、天一戲院、楚樂戲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型劇場,武漢每年2000場以上的演出主要就分布在這些劇場演出。

  各異的劇場、豐富的劇目、精彩的演出,為市民觀看演出、豐富文化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也逐漸改變了很多市民的生活方式,每天晚上七點半看戲已成為很多武漢市民的生活選擇。

  讓現代的武漢戲碼頭成為市民身邊的藝術殿堂,是對傳統戲碼頭的一次全面提升,是一項長期的文化系統工程。令人欣喜的是,“身邊的藝術殿堂”這一美好愿景正在一步一步成為現實,期待在不遠的將來,一座繁榮興盛的戲碼頭以全新的面貌崛起在長江之濱。

[責任編輯:劉冰雅]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