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報
2016年11月8日下午,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新聞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召開,宣布該片將定檔12月16日上映。影片導演蕭寒、B站董事長陳睿、貓眼文化CEO鄭志昊、音樂人姚謙、作家綠妖、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及文保科部修復師王有亮、屈峰等嘉賓出席此次活動。
在當天的發布會現場,電影主創人員啟動眾籌活動并發布眾籌視頻,眾人齊心助力影片熱映。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B站董事長陳睿在致辭中談及故宮人精神與工匠精神、紀錄片劇集版與故宮的淵源,以及與B站的故事。導演蕭寒、音樂人姚謙與文物修復師暢聊劇集版的延伸話題:工匠精神、慢生活的態度以及年輕一代的價值觀。發布會尾聲,6張“國之匠心”電影海報隆重揭幕。
匠心感動年輕人,2016年爆款紀錄片拍電影
《我在故宮修文物》劇集版于2016年1月在央視首播,該片真實記錄了珍貴文物的修復過程,展現這些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與傳承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狀態,展示了故宮文物的原始面貌和文物修復的高超技術,記錄“文物醫生”和他們的“文物復活術”。播出之后迅速走紅網絡,在B站獲得了極高的人氣,點擊量近200萬,豆瓣評分高達9.4分,超過同為爆款紀錄片的《舌尖上的中國》和熱播劇《瑯琊榜》,成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紀錄片。在B站,《我在故宮修文物》收獲6萬多條彈幕,網友用彈幕表達看片感受:“三集不夠看,要看第四集”、“一生只做一件事,文物修復師才叫做工匠精神?!薄ⅰ昂喼笔枪蕦m的招聘廣告,我要投簡歷”等等。片中的鐘表修復師王津成了網友心目中的“男神”,連片中的“御貓”都成了“明星”。劇集版良好口碑的快速傳播、發酵,尤其是在年輕人中受到熱捧,使很多網友期待能夠看到續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我在故宮修文物》劇集版的成功,是故宮博物院所蘊藏的“工匠精神”受到了公眾的關注并引發了共鳴與思考。匠人之所以稱之為“匠”,是因為他們擁有了某種嫻熟的技能,這個技能可以通過時間的累積“熟能生巧”,蘊藏在技能背后的,還有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這種“工匠精神”其實是故宮精神的一部分,是一代代“故宮人”積累和傳承下來的。
故宮及其皇家收藏凝聚了傳統的特別是輝煌時期的中國文化,是幾千年來中國的器用典章、國家制度、意識形態、科學技術以及學術、藝術等領域積累的結晶,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讓古老的紫禁城、年輕的故宮博物院日益煥發生機、永葆活力、益壽延年,是一代又一代“故宮人”始終不變的價值取向,這種故宮精神在時局動蕩、艱難維持的歷史時期從未間斷,在新的機遇和挑戰中更是日益可貴、歷久彌堅。在故宮博物院,像這些文物修復師一樣,年復一年為保護故宮古建筑和文物藏品而默默付出的“故宮人”還有很多。
單霽翔院長希望,能有更多像《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樣的紀錄片進行深入挖掘和精彩展現,讓公眾更好地了解故宮博物院、了解“故宮人”。
蕭寒導演表示,此次電影版的發布,一方面是為了回應粉絲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能讓紀錄片作為一個真正的電影類型走進中國的電影市場,讓觀眾有更多的選擇。希望大家能夠再度關注漸漸被忽視的工匠精神。對于博物館來說,在這些技術層面的“手藝”之上的,實際上是對文物,對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敬畏”。
“國之匠心”海報的誕生,一部電影與朋友結緣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與劇集版最大的不同是:全新的創作者因為對電影價值觀的認同而加入,廖慶松擔任剪輯指導,姚謙是音樂指導并為電影主題曲做詞,歌手陳粒作曲并演唱主題曲,盲人鋼琴師黃裕翔任鋼琴演奏,嚴明任圖片攝影。此外,還有很多熱愛這部電影的創作者都為這部電影助力,使這部紀錄片能夠以全新的氣質走上大銀幕?,F場揭幕的6張“國之匠心”海報由著名海報設計師阿海設計。他在看完劇集版后表示非常喜歡,劇集版雖著眼中華歷史,卻從文物修復師這樣的“平凡人”身上落腳,使自己感受到了強烈的共鳴,他主動請纓為電影版設計海報,要用行動助力影片熱映。
海報分別以6件國寶級珍貴文物為背景,分別是:元代“剔紅水仙花紋圖盤”、明代“邊景昭竹鶴圖軸”、清代“黑色綢繡菊花雙蝶圖竹柄團扇”、清晚期“掐絲琺瑯萬壽無疆中碗”、明代“自在觀音像”、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縮小的修復師身影鑲嵌在文物殘損處,寓意“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和修身哲學。經過設計師的巧思構圖,修復師的身影巧妙的安置在畫面中的文物上,若隱若現,畫面形神兼備。6張海報設計精巧,極有質感,壓軸發布震撼現場。
一部電影和他的朋友們,一生擇一事的態度
源于朋友們的支持,此次故宮發布會的主題名為“一部電影和他的朋友們”,是一次《我在故宮修文物》和他的朋友們交流的盛會。期間,邀請了包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B站董事長陳睿上臺致辭,講述和《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淵源。優質的內容、接地氣的表達方式是紀錄片能在年輕人中廣泛傳播的原因。單院長表示:“《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很多地方與故宮的氣質相投”。劇集版用親民的鏡頭語言表述,年輕人在關注這部紀錄片的同時,把更多的目光投進了故宮博物院,故宮仿佛也年輕起來了。
之后的嘉賓對談環節,嘉賓姚謙、文物修復師與導演蕭寒暢聊時代與工匠精神、慢生活的態度以及年輕一代的價值觀?!耙簧鷵褚皇隆钡墓そ尘裨诩钨e交流中得到深入討論,姚謙表示,“因與文物修復師的工匠精神產生共鳴,所以欣然同意參與電影主題曲創作”。一眾未到場的好友,在現場放出的視頻中,表示了對紀錄片的喜愛,致敬文物修復師,工匠精神的代表。蕭寒導演表示“一生擇一事讓自己懂得了踐行的意義,在未來執導的作品中將會吸收更多年輕元素,在紀錄片導演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p>
電影由杭州潛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及故宮博物院出品,貓眼、B站、微鯨、廣州弘圖光合聯合出品,作家綠妖參與撰稿、攝影師嚴明參與攝影、著名音樂人姚謙、歌手陳粒、音樂家黃裕翔參與電影音樂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