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高校智庫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新能源汽車補貼、海外追贓、民營銀行發展、產權保護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萬群、林輝煌:高校智庫評價體系要與傳統學術評價體系脫鉤】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劉萬群、林輝煌認為,要促進高校智庫發展,就要發展出適合高校智庫的評價標準、聲望結構和職業模式。在目前的評價體系下,建立智庫評價體系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將政策咨詢報告納入學術評價體系;第二步,建立起側重政策研究和政策影響、與傳統學術評價體系對等的智庫評價體系。智庫研究評價體系應兼顧應用性成果和生產學術成果,但應更側重應用性研究,比如政策類成果比重占60%,學術成果比重為40%,并引入利益相關方對智庫進行評估。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常紀文: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鄉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在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的安排方面,應當保持原則性和適度的靈活性。在特色產業發展方面,應當考慮當地的基礎和特色,不能盲目走同質化的工業發展道路。在特色文化的保存和弘揚方面,特別是對于特色建筑和鄉村非遺項目,要保護好、傳承好,不能用同質化的標準來評判好壞,更不能予以破壞。
摘編自《中國環境報》
【張連起:將新能源汽車補貼對象轉為消費者】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內部控制委員會委員張連起指出,要破解能源汽車“騙補”問題,就必須提高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目錄的技術門檻,在整車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上提高標準,突出鼓勵先進、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建立推薦車型目錄動態調整新機制,集聚優勢資源扶優扶強。改變財政支持方式,由普惠制補貼向獎優罰劣轉變,聚集科技和產業資源支持技術先進產品,積極借鑒汽車下鄉補貼政策,補貼對象轉為消費者,防止群體“騙補”行為。
摘編自《人民政協報》
【彭新林:以互相承認刑事沒收裁決破解境外追贓難題】
彭新林認為,確立承認和執行外國刑事沒收裁決的制度,從長遠來看,是有利于我國追回境外腐敗資產的。我國可以確立承認和執行外國刑事沒收裁決的制度,從而可根據對等原則要求它國認可我國的刑事沒收裁決,從而上升成為一種正式的司法協助制度。“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我國一旦確立承認和執行外國刑事沒收裁決的制度,就可理直氣壯地要求相關國家按照對等原則認可我國的刑事沒收裁決。
摘編自《學習時報》
【夏謙謙:民營銀行要在提高自身競爭力上下功夫】
夏謙謙表示,民營銀行要在實行特色經營、提高自身競爭力上下功夫。具體來說,要發揮市場化機制優勢,穩步推進業務創新、服務創新、流程創新、管理創新,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并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從而樹立良好的信譽,提高社會的認知度,讓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居民認識、認可。
摘編自《經濟日報》
【侯欣一:保護產權有賴于社會觀念的轉變】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財經大學近現代法研究中心主任侯欣一指出,保護合法財產,不僅要制定相應法規,觀念的改變同樣不可忽視。首先,必須在全社會樹立起合法財產不可侵犯的觀念。財產權是人權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沒有財產權其他一切權利都缺乏真實的支撐基礎。財產保護不分公私,只要是合法的財產就必須堅決保護。其次,下決心改變仇富的社會心態。如果任仇富的心態長期存在,不勞而獲、貪污腐敗、浪費、暴殄天物等現象就無法消除,勤勞、公平公正、愛惜資源等良好的社會風氣也很難形成。因此,保護合法財產,營造一個尊重創造財富的人的社會氛圍和文化,是向人性的回歸,是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建立一個好的社會的起點。
摘編自《人民政協報》
(光明網記者 李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