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世貿組織成員、養老保險轉制、鄉風文明、醫患矛盾、基本產權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周漢民:堅決維護我們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正當權利】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指出,中國入世已有15個年頭,我們從來沒有期望并要求特殊于世界之外,恰恰相反,中國希望其他國家以世貿組織所有基本原則來公平對待我們。15年前,《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涉及確定傾銷和補貼時的價格可比性。第15條認為,如果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中國企業不能證明其所處產業具備市場經濟條件,則可用替代國價格認定和計算。這一條款根本沒有涉及中國是否為市場經濟國家,但15年來,外界幾乎都有此擴大解讀。因而,中國入世15年來,我們是世界上受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僅2014年就高達97起。《議定書》明確當中國入世15年屆滿時,這一條款應當完全失效。盡管有學者認為這是我國一個暫時“權利讓渡條款”,但這樣的讓渡在2016年12月11日也應當終結。然而,歐洲和美國對履行其世貿協定項下義務,卻發出了不協調的聲音,采用了不可取的措施。對此,我們必須堅決反對。首先,世貿組織所有成員從今往后在涉及中國企業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應當全面、徹底、如期地遵守世貿組織基本原則,也就是最惠國待遇原則和非歧視原則。第二,這樣的義務履行也就是全面、徹底、如期地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棄用所謂“替代國價格”,與某些成員是否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決不能混為一談。世貿組織從未就市場經濟的內涵作出界定,因此,某些成員的主張不足為訓。第三,歐盟近期提出新的立法建議案,一方面表示要遵守《中國入世議定書》所明確的相關義務,另一方面卻提出了“市場扭曲”這一概念,來替代所謂“市場經濟”的標準,試圖變相延續“替代國價格”的做法,這是必須堅決反對的。
摘編自《文匯報》
【李志明、邢梓琳:多策并舉、分類消化基本養老保險轉制成本】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李志明、邢梓琳指出,在償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轉制成本時,應當根據各級政府原屬和現屬國有企業中的“老人”和“中人”的數量來分擔化解轉制成本的責任。在此基礎上,多策并舉有效化解基本養老保險轉制成本。第一,根據各級各地政府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列出長期資金投入計劃,以每年政府財政預算形式予以落實,建立政府化解轉制成本的前端投入機制,擺脫“補缺口”性質的后端被動投入局面。第二,劃撥國有資產及收益彌補轉制成本。第三,中央財政發行一定數量的政府債券,以跨期調整、債務遞延的方式來彌補基本養老保險轉制成本。第四,積極穩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入市,提高基金收益水平,增強制度自身化解轉制成本的能力。第五,嚴格繳費基數、擴大覆蓋范圍,緩解消化基本養老保險轉制成本的財務壓力。
摘編自《中國經濟時報》
【林瑜勝:以社會保障服務推動農村社會鄉風文明】林瑜勝撰文指出,以社會保障服務推動農村社會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社會保障服務涵蓋物質和精神兩個層次的保障內容,在推動農村鄉風文明方面大有可為。一是增加物質保障服務供給。加強農村養老保障、醫療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各種社會救助服務,提高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總量,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提升生活品質,幫助其積極參與農業生產和農村社會治理,增強社會主義制度信心。二是加大精神保障服務供給。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重視社會保障中精神需求服務資源供給,推動農村社會尊老孝老養老文化普及,關愛農村留守人員精神需求,促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結構轉變和內容升級,推廣社會成員平等觀念,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精神文化素質涵養。
摘編自《學習時報》
【馬青連:冰釋醫患矛盾需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有力推進】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安徽醫科大學副教授馬青連認為,醫患矛盾的冰釋,也需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有力推進。醫生回歸治病救人的本位,離不開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改革。醫生知識勞動價值提高了、陽光收入增加了、醫生的腰桿會更直。與此同時,降低藥品與耗材價格、優化醫保支付制度、推進有效成本管理,才能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只有通過不斷地深化醫改,創造出一個患者滿意、醫生舒心的醫療環境,和諧醫患關系才有制度性的保障。
摘編自《人民日報》
【黃桂田:不僅要保護基本產權,也要保護派生性產權】北京大學校長助理黃桂田認為,不僅要保護基本產權,而且也要保護由基本產權引發的派生性產權。其實,《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簡稱《意見》)中提出的保護產權即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都是屬于基本產權(即廣義“物權”)。產權主體所擁有的合法物權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保護,不論在任何社會,在任何經濟體制,都屬于無序社會。而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產權保護不僅僅是要保護基本產權,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系列派生性產權。將產權保護制度建設上升到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等同的高度,是一次巨大的進步。按照既定目標,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能否把產權保護制度這個基石奠定扎實,則是問題的關鍵。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 (光明網記者 康慧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