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堰市委黨校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教授 康偉
一、從邏輯上看,“四個自信”相互支撐共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道路自信是前提。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道路自信是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實踐基礎,是其他三個自信的基本前提。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 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沒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理論自信是引領。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理論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領,為其他三個自信提供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只有堅持理論自信,才能形成高度的理論自覺,才能促進道路自信的正確拓展、制度自信的完備有效、文化自信的傳承發展,從而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領正確方向、奠定思想基礎、提供科學論證。
制度自信是保障。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的具體展開,制度自信具體表現著、規范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解決中國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只有堅持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才會形成有效依托和可靠保障。
文化自信是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核心和靈魂,為其他三個自信提供精神支撐。中華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只有堅持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才有扎根與發展的深厚土壤,理論自信才有與時俱進的思想文化資源,制度自信才有創新創造的活力之源。只有堅持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才會更有動力、理論自信才會更有理性、制度自信才會更有保障。
二、從歷史上看,“四個自信”層層遞進豐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內涵
道路自信是“四個自信”的邏輯原點和歷史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也是實踐的選擇。只有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道路,理論才有實踐基礎,制度才有現實依據,文化才有深厚土壤。道路的具體實踐為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的形成、豐富和發展提供了鮮活的素材,而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則以科學化的理論、制度形態和文化形態表現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實踐經驗。道路的探索不斷深化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和文化的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