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忠國 程冠軍
貧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反貧困是人類共同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關乎黨和國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的大事,把扶貧開發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斷開創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在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去年是脫貧攻堅的首戰之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人,超額完成1000萬人的全年目標任務。這是一張令世界矚目的脫貧成績單,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率先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脫貧目標,不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也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
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立足全局、科學謀劃,做好頂層設計,創新扶貧舉措。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理念;2014年,又進一步提出精細化管理、精確化配置、精準化扶持等重要思想;2015年6月,在貴州主持召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座談會時提出“四個切實”的具體要求;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系統闡述和正式提出“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重要論述;2016年7月,在寧夏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時,又提出“東西部協作”的扶貧脫貧戰略。隨著脫貧攻堅不斷向前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略思想不斷豐富和發展。
一是把脫貧攻堅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施扶貧開發戰略,消除貧困與不公,促進和諧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選擇。
二是把脫貧攻堅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如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當前我們黨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盡管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由于發展不平衡,全國貧困人口規模仍然很大,貧困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必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
三是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旨與要義,既在“小康”,又在“全面”。“小康”追求的是發展水平與質量,“全面”追求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全部脫貧是衡量全面小康的硬指標,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這一最突出的短板,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加強脫貧攻堅頂層設計,建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長效機制,脫貧攻堅更加注重科學、更加注重實效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是要轉變思想觀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略思想,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扶貧觀念更新帶動扶貧政策創新,更好地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項項有針對性的舉措瞄準貧困“病根”,實施“靶向治療”,在脫貧攻堅道路上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是從漫灌式扶貧到滴灌式扶貧。在扶貧工作中,采取直接向扶貧對象提供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糧食、衣物等物資或現金的方式,在一定時期為使大多數貧困人口在生產水平很低的條件下獲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實踐中,這種“輸血式”“大水漫灌式”扶貧也逐漸顯現出投入大、浪費多、見效慢、易返貧等問題。“十里不同風,百里不通俗”,貧困情況千差萬別,扶貧工作極其復雜,要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重點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針對扶貧對象的差異性需求,更加注重精準地扶到點上、根上,在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上體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理念,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移民搬遷安置、低保政策兜底、醫療救助扶持等多種途徑,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二是從經濟扶貧到綜合配套扶貧。貧困既是物質上的貧困,也是文化精神的貧困。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必須對貧困的內涵有新的認識,把單一的經濟扶貧轉變為文化、教育、衛生等與經濟配套的綜合扶貧。在河北和湖南貧困村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優化生產力布局,統籌城鄉發展,扶貧開發要同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結合起來,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結合起來,向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和整體素質要效益。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河北省阜平縣創造了成功經驗。該縣按照“政府+金融+科技+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大力推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脫貧攻堅取得重要進展。2016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542元,比2011年增長3838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0.79億元,是2011年的3.14倍;貧困人口由10.81萬人下降到2.88萬人。
三是從資源開發扶貧到生態扶貧。通過資源開發來帶動貧困地區脫貧,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許多資源豐富的貧困地區不但沒有脫貧,反而空氣、水、土地被污染了,耕地減少、資源枯竭。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特別是一些地方生態環境脆弱,減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指出,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扶貧開發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子,讓貧困人口從生態建設與修復中得到更多實惠。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精準施策,強化責任,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創脫貧攻堅新局面
言必信,行必果。矢志不移,水滴石穿。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仍然任重道遠。在為取得成績欣喜的同時,也要看到,個別地方為了政績用假脫貧、數字脫貧欺上瞞下的事例還時有發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一是要加強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傾斜支持力度。為打好脫貧攻堅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加強頂層設計,創新工作機制,先后印發《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規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建立重大涉貧事件處置反饋機制的意見》,中央組織部印發《關于脫貧攻堅期內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的通知》。這一系列制度措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根本保證。要在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已經制定的制度的基礎上,出臺更多惠及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政策措施。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督查巡查,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要嚴肅問責。要加強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對挪用乃至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必須堅決糾正、嚴肅處理。
二是要形成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的合力。按照黨中央確定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好黨委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和鼓勵全社會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參與扶貧。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扶貧領域,大力發展光伏發電、農業觀光、花卉苗木、農村電商等產業,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充分挖掘社會扶貧的巨大潛力,完善專門支持政策,建立廣泛參與的信息服務平臺,打造扶貧攻堅人人皆可為的良好生態,把社會扶貧巨大潛力轉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源源動力。
三是要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群眾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扶貧開發不能“等”“靠”“要”,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一樣至關重要。一方面,扶貧先扶志。要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另一方面,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依然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要扎實推動《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貫徹落實,繼續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補齊鄉村教育短板上取得更大進展,為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標,越要堅持不懈。2017年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深化之年。在2017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已經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要繼續鞏固,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堅決制止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努力寫好脫貧攻堅的歷史答卷,早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何忠國 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