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文化部黨組
核心要點:
■文化建設的方向更加明確。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破解文化發展各類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深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始終堅持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逐步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彰顯。
■藝術創作生產日益活躍繁榮。五年來,文化系統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深入實施文藝創作精品工程,加大傳統藝術保護傳承力度,扭轉文藝界不良風氣,形成了出精品、攀“高峰”的高潮。文化市場回歸理性,低俗媚俗作品得到遏制,文藝工作者更加注重德藝雙馨,藝術創作生產呈現出生機勃發的良好局面。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五年來,文化系統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取得新突破。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更加完善。著力補短板、兜底線,促進了老少邊窮地區公共文化事業的跨越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更加完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文化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為弘揚。五年來,文化系統積極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社會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全面提升。
■文化產業發展充滿活力。五年來,文化產業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做強做優步伐加快。文化產業成為經濟增長亮點,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達4.07%,貢獻率進一步提升。文化市場活力充分釋放。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文化娛樂行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整體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形象明顯好轉。文化市場監管效能大幅提升。
■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五年來,文化系統堅持政府統籌、社會參與、官民并舉、市場運作,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效率的工作格局,加快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就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文化建設一系列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為文化發展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推動文化發展改革的重大舉措。廣大文化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正確導向、聚焦發展主題、銳意改革創新,攻堅克難,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一步開創了文化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
一、文化建設的方向更加明確
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自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地維護習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自覺將文化工作置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謀劃部署,將中央大政方針落實到位。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文化發展各類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積極適應、把握和引領新常態,深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兩個鞏固”,加強文化陣地管理和內容管理,確保各項文化活動政治導向正確、各類文化市場規范有序。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法規、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引導藝術創作生產、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文化產業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文化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始終堅持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貫穿于文化工作各領域全過程,逐步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彰顯。
二、藝術創作生產日益活躍繁榮
五年來,文化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深入實施文藝創作精品工程,加大傳統藝術保護傳承力度,扭轉文藝界不良風氣,形成了出精品、攀“高峰”的高潮。黨和國家重要時間節點的文藝演出任務圓滿完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音樂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音樂會和美術作品展覽等活動,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藝術創作生產空前活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等發揮了導向示范作用,廣大文藝工作者聚焦“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主題創作,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主旋律更響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寫人民、演人民、演給人民看蔚然成風。國家藝術基金成立3年來共投入18.8億元、資助項目2087項,激發了全社會藝術創造活力。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等活動集中展現了文藝工作者攀登藝術高峰的不懈追求和創作成果。傳統藝術得到保護傳承。實施戲曲振興工程,開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扶持戲曲劇本創作,實施“名家傳戲”工程、京劇“像音像”工程,京劇、昆曲、地方戲曲、民族音樂等煥發生機、重現魅力。中國民族歌劇得到進一步傳承發展。文藝界不良風氣有力扭轉。倡導積極健康的文藝評論,清理、規范各類評獎活動,全面治理豪華晚會,文化市場回歸理性,低俗媚俗作品得到遏制,文藝工作者更加注重德藝雙馨,藝術創作生產呈現出生機勃發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