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文珠
在世界各種文明異彩紛呈又相互競爭的時代,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往往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當今世界,國家的強盛不僅僅體現在雄厚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上,整個民族的文化科技水平、思想道德素養和全社會的精神文明程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提高文化軟實力有著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題,對文化及文化自信給予了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一起寫入了黨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為文化工作者指明了道路。
在世界各種文明異彩紛呈又相互競爭的時代,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往往越具有生命力。河北省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早在200萬年前,陽原縣泥河灣就有古人類活動;5000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在涿鹿一帶征伐融合,開啟了華夏文明新紀元。春秋戰國時期,北有燕國,南有趙國,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此沖撞、融合,以“慷慨悲歌”為基調的燕趙文化逐漸形成和發展,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中華文明一起歷經滄桑,恒久不衰。
唐代韓愈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慷慨悲歌、好氣任俠是燕趙文化最突出的特質。《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刺秦王”是這種精神的典型代表。從時間上,慷慨悲歌文化的特征在戰國時期形成和成熟,在隋唐時期仍然為人們所稱道,一直到明清,前后持續2000余年。一批批俠義之士不斷涌現,形成了悠久而穩定的燕趙精神。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上,河北是除東北三省以外,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摧殘時間最長的地區。英雄的燕趙兒女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和巨大犧牲,涌現出吉鴻昌將軍、狼牙山五壯士、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等眾多英雄人物,彰顯了燕趙兒女英勇不屈、舍身為國的抗戰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大地仍然不乏典型人物。李保國35年如一日,把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群眾脫貧奔小康作為畢生追求,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從中我們看到的是苦干和奉獻。塞罕壩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創造出荒原變林海的奇跡,在“黃沙遮天日”的不毛之地種出112萬畝人工林海,從中我們看到的是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
從古代的慷慨悲歌、好氣任俠,到抗戰時期的舍身報國,到改革開放時期的苦干和奉獻,燕趙文化以其舍生取義、艱苦奮斗的精神綿延不斷,為河北人民的精神塑造和發展輸送著源源不斷的精神營養,成為激勵燕趙兒女前進和河北歷史發展的重要力量支撐和精神源泉。所以,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給予自信。
河北文明形成的過程,是燕趙大地各個歷史時期,各種文化相互吸收、融合的過程。挖掘、開發燕趙文化,逐步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燕趙文化精神品牌,對提高河北文化軟實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要提煉傳統文化精華,讓燕趙精神活起來。不僅僅是讓更多人誦古詩詞、練書法、學國畫、品茶、研究中醫等,更重要的是挖掘其蘊含的核心文化精神,吸收其具有時代性、人民性的文化精華。打造一批具有深刻感召力和影響力的地域文化品牌,樹立一批弘揚燕趙文化與精神的典型,創造一批弘揚燕趙精神的好作品,使人們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其次是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美好故事,讓優秀的歷史人物活起來。在河北大地上,忠誠守信、好氣任俠、自強不息、舍生取義等各類美好故事和優秀人物比比皆是。加強對其研究、開發、整理出版,讓他們的優秀思想活起來,使經過幾千年文化積淀而形成的優秀文化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再次,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整理、挖掘和闡發,使優秀傳統文化吸收現代的民主精神、科學精神等新理念,同時融入時代的需要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只有永遠保持創新精神,才能譜寫出新時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賦予其新的內涵與活力,推動文化進步、社會發展。
?。ㄗ髡呦迭h的十九大代表、河北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 蘇文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