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輝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嘉賓介紹】
周躍輝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
制度創新是推動經濟特區發展的重要一環
周躍輝2018-05-09 趙宇

  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發揮了改革“試驗田”和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的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通過經濟特區的探索實踐經驗可以看出,制度創新是推動經濟特區發展的重要一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指出,經濟特區要勇于扛起歷史責任,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按照國家發展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始終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在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為全國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永恒的主題。如果從1547年第一個以自由港命名的意大利北部的熱那亞自由港算起,至今已有470多年的歷史。截止到今天,世界上已有1000多個特殊經濟區,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9年4月,鄧小平同志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并在深圳加以實施。此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由此拉開了經濟特區發展的帷幕。

  實踐充分證明,沒有制度創新,就沒有今天經濟特區的發展。以深圳為例,2017年深圳的GDP總量預計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僅次于上海和北京,成為中國第三大經濟城市。事實上,四十年前,深圳還只是一個小漁村,四十年的制度創新和艱苦奮斗,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城市騰地而起。不管是中國第一塊集體土地的拍賣,還是對外體制機制的持續革新,深圳始終走在制度創新的前列。

  展望未來,經濟特區要通過制度創新,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同時,要繼續深化金融、外貿、投資、科技、人才等領域的制度創新,探索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加強法治和信用建設。經濟特區建設發展應著眼于三個方面的制度創新,一是加快建立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一致的市場準入方式,促進國際投資的便利化,持續對接國際通行的經貿規則,建設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二是確立符合國際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通過程序和手續的簡化、適用法律和規定的協調、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和改善,為國際貿易交易創造一個協調的、透明的、可預見的環境;三是推動金融制度創新,確立適應更加開放環境和有效防范風險的金融創新制度,新常態下更需要金融的創新,市場要求我們必須用新的辦法解決新的問題,同時,做好資本金、杠桿率、系統性風險以及信息方面的收集、系統的建立和對統計數據的監測也十分重要。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