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研究人口學專家跟我聊天,說人均預期壽命哪能增長那么快。人均預期壽命現在發達國家的平均值大約80歲。我們1978年人均壽命是69歲,30多年,提高到約75歲。越接近極限值,越慢。美國現在還沒有到80歲,歐洲國家普遍到了。
他們的意思是指退休和領養老金兩者可以分開。比如女性,從2015年開始,1965年出生的推遲1年領,等于50歲的人延遲到51歲領,然后第二年2016年就延遲2年,每一年延遲一年,到2030年統一65歲才領。其實這沒有意義,也不可能,延一年就差好多。
對于70%左右的中國人,退休后的唯一經濟來源就是退休金。如果退休了沒有退休金,就等于下崗,甚至比下崗還慘。就目前來講,靠子女養也不太現實。
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解釋說,美國人除了基礎養老金以外,還有補充養老金,就是企業養老金,另外還有個人養老儲蓄。但問題是,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把這三個支柱建立起來了,到1983年才改革。改革的時候,前面至少有五年是有錢的。但我們既沒有企業養老金,也沒有個人養老儲蓄。更要提防的是,最怕引起社會風險。 【詳細】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 穆光宗:優化人口發展需要維護人口生態
????隨著結構性人口問題的不斷深化和陸續爆發,我們需要肅然反思著力于人口減量增長的人口治理模式之利弊。面對超低生育率的嚴峻挑戰,中國需要及早采取非常措施,鼓勵適度生育和優化人口,平衡生育少子化和人口老齡化的關系,保護人口生態平衡,促進人口持續發展,儲備年輕人口資源,保持“實力型人口”的結構優勢。這對于消除人口問題之“內憂”與“外患”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讓生育率恢復到更替水平之上必將成為支撐“強國夢”的人口新戰略。中國的歷史選擇是,未雨綢繆,只爭朝夕,努力減少已經產生并日趨嚴重的人口生態失衡和年輕人口虧損所帶來的巨大危機,及早在戰略上從“控制人口數量”轉向“優化人口發展”,確保中華民族未來長治久安的人口生態和人口力量。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