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視臺文藝中心宋毅說,迷信明星是電影和電視行業一個通病,結果造成電視臺做節目越來越受制于明星。事實上,除極個別電視臺,國內大部分衛視每年辦春晚都是入不敷出,除明星外,觀眾、廣告商和電視臺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江蘇衛視品牌推廣部劉宇哲說,現在“節儉令”通行全國,有利于通過市場反應壓低明星大腕出場價。他認為,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已經成功打造了跨年晚會的品牌,冠名價格始終會保持在原來水準上,即使節儉辦晚會,節目成本有所降低,但與二三線衛視相比,對廣告商而言,性價比仍然是最高的。
《北京晨報》發表郁曉東的文章認為,在執行“節儉令”的過程中,盡管文藝晚會類演出這一細分行業受到打擊,甚至連一些國有專業演出團體的效益都將大幅度下降,但對于我們整體的文化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情。文藝晚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畸形的行業,不論是否在電視臺播出,其中大多數并不是以正常的商業模式在自我循環,而是靠了很多非市場化行為——有些甚至是非法行為——在支撐著,必須調整。 【詳細】
年輕人買房是不是理所應當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中國的高房價問題十分復雜。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引發的巨大需求,貨幣供給過大所產生的流動性泛濫,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等,都是推高房價的因素。所有這些因素堆積的結果在一線城市表現得更加明顯。陳國強覺得,年輕人事業剛起步或是準備結婚就必須買房,恐怕不是一個理性的觀念。視年輕人買房為理所應當,是對商品住房定位的一種誤解,應當反思。
為保障年輕人的住房需求,陳國強認為,政府最應該做的就是增加保障房供應。毫無疑問,目前的供給還嚴重不足。“但對于保障房的供應量,短期內還不能期待過高,因為政府從規劃、落實地塊,到資金配套,到建設、分配房源,是需要一個周期的。”另外,為等待保障房分配而排隊是一個正常現象,陳國強介紹,在公屋制度比較成熟的香港、新加坡,申請者為公共租賃住房等上三到五年也是比較普遍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