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式對其生態環境具有決定性影響,有什么樣的經濟發展方式就會有什么樣的生態環境??梢哉f,經濟發展方式落后和粗放是造成生態環境危機的重要根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關鍵舉措。經濟發展方式不轉變,建設生態文明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近年來,我國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進行了積極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門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得力,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步伐不夠快,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按照這一要求,以更大力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能耗,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內容摘自:《人民日報》)【詳細】
分析來看,近兩個月工業增加值增長反彈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層面6月末出現了轉變,棚戶區改造、鐵路等領域的促進政策相繼出臺。同時,資金面比6月放松,盤活存量的積極財政政策可能也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中央明確了經濟政策的目標,市場擺脫了之前只要改革不要增長的誤讀。政策信號很快對市場產生影響,企業庫存調整等活動隨即展開。此外,5月6月的出口數據都非常差,而7月8月的出口恢復很強勁。外需的反彈也對總需求的恢復起到了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政策在供給面上的放開也很重要。比如過去地方要建個什么項目都要層層上報審批。簡政放權以后,很多原來的阻礙都打破了,有利于發揮經濟增長的活力。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經濟出現了強勁回升的勢頭。從行業數據來看,鋼材等上游金屬冶煉行業、機械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反彈都比較多。(內容摘自:《人民日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