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問題上,各方都在摸黑亂撞亂打】
新聞背景
8月下旬和9月上旬,教育部兩次就《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公開征求意見,這些新規引來一片驚嘆,反對聲音四起。眾多家長和老師直言:減負年年有,緣何越減越多?
各方聲音
家長:如果讓孩子們每天都下午三點多放學。從學校減的負,是不是都流到家長和培訓機構身上?這是真正的‘減負’嗎?
學校作業少了,甚至沒有了,但如果學習深度不減、考試難度不變、課業標準不降,減負只能是空中樓閣。
你可以不學,但別人學,而且別人努力學。競爭無處不在,所以想輕松也難,這就使得你很難淡定。
學校
寧波萬里國際學校校長林良富:(減負)好像在上演一場現代版的京劇《三岔口》。“減負”問題上,各方都在狹小的空間里摸黑亂撞亂打。從學校的角度看,大多數校長和教師認為學生負擔重,主要在于國家制定的課程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考核標準。“減負”首先要減大綱、減教材、減課時、減書包。其次是社會和家長對學校教學質量要求高、期望大。學校和教師處于雙重壓力之下,只有也只能把種種壓力轉嫁到學生身上。
浙江省紹興縣實驗中學校長趙水榮:“減負”確實不易,但只要我們有堅守理想的情懷,有追求本真的信念,有扎實的科學實踐,“減負”不但可以有所為,而且可以大有作為。
專家評述
學者周國平: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成人世界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到功利戰場上拼搏。
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柳斌:有時,我百思而不得其解,我們為什么這樣迷戀于、依賴于或者竟是熱衷于考試,我想,問題最終可能還是在于我們教育制度的頂層設計上。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是:一個是基于考試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個是基于社會就業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最重要的,還是遵循基于自然規律解決問題的法則辦事。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
【轉基因食品:安全無疑 風險可控】
新聞背景
轉基因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備受公眾關注,質疑、反對,甚至恐慌如影隨形。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么?這一技術給世界帶來了什么?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基因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經濟以及人類的思想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影響生物醫藥;催生了轉基因動植物育種;還有對環境的意義,通過轉基因的方法和生物修復技術產生一些特別有用的生物,可有效清除一些污染物;生物能源方面,能通過微生物來生產各種各樣的化工產品。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經過科學評估、依法審批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風險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目前由于在安全問題上受到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和牽制,生物育種的產業化進程減慢了。如果我們還是猶豫觀望、停滯不前,結果不僅會導致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重新拉大,而且發展速度也會落到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之后。我國多年努力形成的研發優勢將會得而復失,結果會讓生物育種發展與市場受制于人。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卓勤:根據功能,目前轉基因產品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環境適應性的轉基因產品,比如抗蟲、抗病、抗鹽、抗霜凍的產品,目前絕大多數的轉基因產品都是這種類型;第二種是品質改良型的轉基因產品,能夠改變營養成份,提高產品中營養品質,比如一些高賴氨酸的玉米和高油酸的大豆;第三種是免疫藥用類型的轉基因產品,用它來生產疫苗和藥品。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
上一篇:征收擁堵費就能治堵嗎?
下一篇:專家激辯以房養老 北京擬試點以房助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