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廖海亞 關于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關系的理論描述,最著名的當屬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于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倒U形曲線假說”。該假說認為,在經濟未充分發展階段,收入分配隨同經濟發展而趨于不平等;其后,收入分配無大變化;到達經濟充分發展階段,收入分配將趨于平等。“倒U形曲線假說”還被用于解釋產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環境污染等多個領域中的現象。
究竟怎么認識“倒U形曲線假說”呢?從各國發展實踐看,雖然很多國家的情況是符合這一假說的,但“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的情況表明,這一曲線并非必然出現;從符合這一假說的國家來看,事實上存在或大或小的外力因素促成拐點的到來,拐點并非自動出現;而且,出現拐點的國家在拐點到來時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和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并不一致。
對于多數國家來說,在總體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前,經濟發展中更加注重的是效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實屬正常。“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由于經濟體量較小,特別是其政府在處理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方面能夠做到未雨綢繆,因而收入分配曲線沒有出現明顯的“倒U形”。這也反證了政府適當干預的重要性。(摘編自《人民日報》)詳細》》
新聞背景
國家稅務總局2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4個營改增新試點地區的納稅人76.27萬戶,營改增在為企業減負、促進產業升級、帶動區域發展方面的效應逐步釋放
企業稅負減輕明顯
營改增讓萬千企業減負前行,改革在繼續,積極參與的企業也在實踐中提出新的需求和政策完善建議
優化產業分工合作
營改增是促進產業快速發展、優化產業分工合作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也具有重要意義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在營改增中剝離出來的現代服務企業,推動服務業市場主體有了較快增長,有利于優化區域發展的產業布局(摘編自《經濟日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