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楓橋經驗”、群眾疏遠黨員干部現象、十八大后世界再掀研究中共熱潮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習近平: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10月24日至25日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做好周邊外交工作,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要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周邊外交,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的周邊環境,使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習近平強調,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是我國周邊外交的一貫方針。
(摘編自新華網詳細》》)
【陳全國:學習“楓橋經驗” 牢抓群眾路線推進平安西藏建設】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近日主持召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重要指示精神和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50周年大會精神。會議要求認真學習“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觀念,發揚優良傳統,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要始終堅持、牢牢抓住群眾路線這一治邊穩藏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切實把干部駐村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方法,把加強和創新寺廟管理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好途徑,把城鎮網格化管理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好載體,把創建“先進雙聯戶” 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抓手,把領導干部“認親結對交朋友” 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好作風,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試金石”,最大限度地把各族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使我們黨在西藏的執政地位具有最廣泛、最深厚、最可靠、最堅實的群眾基礎,進而構筑起反分裂斗爭的銅墻鐵壁和鋼鐵長城,努力實現西藏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
(摘編自《西藏日報》詳細》》)
【吳忠民:中國目前社會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問題】
中共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吳忠民在10月28日的《學習時報》刊文,認為中國目前社會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問題。在他看來,中國現在正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沒有哪個時段像現在這樣社會矛盾如此之多。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源自利益結構的不協調,源自民眾經濟、社會、政治以及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利益訴求沒有得到應有的滿足。進一步看,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問題。因為民生問題對于中國民眾如此之重要,涉及面如此廣泛,已經成為現階段中國民眾最為看重的、最為基礎性的、最為普遍的利益訴求,所以,這一問題一旦解決不好,就會加重加劇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就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全運行。
(摘編自《學習時報》詳細》》)
【楊雄:自貿區建設核心是推進制度創新】
上海市市長楊雄在10月27日舉行的第25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上表示,當前上海正處在大轉型、大調整的重要關口,更加需要深化改革,在制度創新當中盡快突破軟實力短板。要著力推進改革創新,為提升城市軟實力注入強大動力,制度體系是衡量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指標,改革創新是提升城市軟實力的不竭源泉。在改革創新的實踐中,上海自貿區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核心是推進制度創新,形成一整套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充分銜接的制度框架。在處理好與市場關系方面,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市場導向,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最大限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
(摘編自東方網 詳細》》)
【李君如:中國夢植根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解放日報》刊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院長李君如在上海市馬克思主義論壇上的演講。在演講中,李君如就“中國夢根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做了深刻論述。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旗幟下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從鄧小平開始,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旗幟下走上了現代化的康莊大道。這個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反映的就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背景,也是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史與中華民族的復興史相統一的歷史進程。中國夢就是這樣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逐步提出來的。
(摘編自《解放日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