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行政執法文化、公務員加薪之爭、簡政放權的核心目標、企業員工培訓、圈子文化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羅家德:“圈子文化”的改良方向:自組織與自治理】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導羅家德指出,“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讓中國社會的各個地方都形成了“圈子”現象,尤其是在商場、官場上,那些有資源、有權力的人形成的小圈子更可成為有足夠實力的小團體。“圈子”由關系連接而成,當極端的情況出現的時候,搞關系的人會用一切手段來拉近自己與圈子中核心人物的距離,從而換取最大利益。“圈子文化”的治理要從自組織與自治理中入手。所謂“自組織”,是與被一個權力主體指定成立并賦予任務的“他組織”相對而言的,在管理學中通常指 “網絡”,社會學中則常常是指“社區”或“社群”。人際關系會帶來信任,信任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以信任關系為基礎的自組織治理模式則是良善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環。簡言之,中國人的圈子文化可以為惡,使公共權力私人化,也可以為善,形成很多自組織團體——表現在組織內會是最有活力、戰斗力與創意的團隊,表現在社會上則是現代復雜社會中的公民團體,如職業、行業協會、慈善團體、社區組織、各類興趣俱樂部等等,可以其內部的社群規范與倫理建構出自治的良好秩序。如何揚其惡而發其善?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實正提供了我們需要的智慧。
摘編自人民論壇
【崔杰:開展屬地化員工培訓是屬地化管理成敗的關鍵】
北京交通大學崔杰認為,企業應通過理論培訓和崗位練兵等形式,發揮中方技術人員的“導師帶徒”作用,管理人員緊盯現場、言傳身教,在質量上把關、在技能上傳授、在安全上嚴控,并運用裂變原理,將培養成熟的員工按班組分開,以培養更多服從安排、技術過關的員工,在外籍員工中掀起“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從而在工作實踐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開展培訓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其一,完善企業員工培訓戰略,建立培訓工作反饋機制,使企業總部及時了解不同國家屬地化員工培訓、雇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企業屬地化員工培訓戰略,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和機制;其二,做好跨文化培訓工作,包括對對方民族文化及公司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文化的敏感性、適應性的培訓,語言培訓,跨文化溝通及沖突處理能力的培訓等;其三,建立引導和培訓相結合的機制,使屬地化員工理解或認同中國國際工程項目的管理方式,使其工作態度、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目標逐步與項目要求達到一致;其四,搭配多樣性的激勵措施,將屬地化員工在培訓中的收獲轉化為項目績效。
摘編自《光明日報》
【陳雪蓮:簡政放權核心目標是打造精干政府】
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政治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陳雪蓮認為,以打造精干政府為目標,簡政放權改革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調整政府組織架構、轉移政府職能、再造政府運行機制,權責配置合理,實現管理流程優化,真正提高行政效能。第二個層次是通過建構合理的公共領域職責分工體系來實現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動態平衡。這兩個層次改革的順利推進將對我國整體政治生態和政治發展,具有制度性的建議意義。如果以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前提下,秉持建設高效、較少管制政府的現代公共管理理念,以簡政放權為原則”為改革目標,我國的簡政放權工作還有很艱巨的任務亟待完成。
摘編自中國網
【王義桅: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復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復古”——復古解決不了今天中國面臨的問題,也不能應對世界挑戰;更非“接軌”——西方難言先進,且自顧不暇,一些國家還希望中國創出一條嶄新的道路來與中國接軌;而是復興、包容、創新的三位一體:合理地復興我們的原生文明——催生中華文明中海洋文明的種子而走向海洋,包容西方文明——擯棄西方普世價值神話而塑造人類共同價值體系,合目的地創新人類文明——通過引領新一輪全球化以實現人類文明永續發展,從根本上確立中國作為世界領導型國家的道統。
摘編自《人民論壇雜志》
【王菲: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行政執法文化的功能】
北京行政學院法學部王菲指出,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行政執法文化的功能。我們需要開拓思維,全方面、多維度地考慮行政執法問題,重視文化的引領作用。具體來說,可以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應深入進行法律文化應用性研究。對于行政執法文化的研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法學是應用學科,進行具體的對策研究,直接的法律操作適用,但這不意味著行政執法就與文化絕緣,行政執法也應考慮文化問題。其次,地域文化應成為行政執法文化的構成要素。需要形成符合國情、區情、民情的行政執法理念和行政執法制度。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環境差異較大,應從實際出發,探討適應基層行政要求的執法文化。
摘編自《人民日報》
【王文龍:公務員加薪之爭背后的改革博弈】
王文龍撰文指出,公務員加薪之爭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的熱點問題,它是中國社會階層嚴重分化、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利益沖突日趨激烈的集中反映,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惡化改革環境;但如果處理得當就能有效緩解社會危機,為改革創造良好條件。由于公務員加薪之爭背后是社會各階層圍繞改革方向、改革主動權的利益博弈,因此,在公務員加薪問題上保守方案和激進方案都不可取,前者會激化階層矛盾,加劇社會沖突;后者則操之過急,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進行激進的民主化改革可能導致改革失控,使國家陷入拉美化陷阱; 唯有折衷方案才能夠滿足各方利益,使改革紅利惠及全民,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并為進一步的市場化、民主化改革創造條件。
摘編自《經濟體制改革》
(光明網記者 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