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新富階層“貴族精神” 、作風弊病、人口老齡化、“顏色革命”、中小企業職工福利、政治信任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奇:新富階層應實現從“財富貴族”到“精神貴族”的跨越】
中國農經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首席專家、博導劉奇指出,人們常說賺錢難,但懂得將錢用在最恰當的地方更難。社會應采取適當的方式告訴富人,盡管你的錢來路正當,有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但有些“為”是對人類的犯罪。兩千多年前孔孟就提出了“富而無驕”、“富則見義”的理念,驕奢淫逸、無度揮霍從來都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矯正觀念、糾正行為、調正方向是政府和社會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其一,應確立文明、健康的享樂觀。物質財富多了,可以使人過得幸福、快樂,但“揮金如土”未必給人帶來幸福和安寧。其二,應建立完善的政府稅收體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市場決定的分配機制不可避免地會拉大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客觀上要求通過稅收調節,縮小這種收入差距。其三,培養“富二代”謙卑自律的人生態度。對比歐美發達國家,在培養“富二代”方面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地方。其四,應在新富階層大力倡導“貴族精神”。當今社會,人們評論富豪已經不只是關注他擁有多少財富,而更關注他如何對待和使用財富,為社會作出了多大貢獻。其五,社會必須樹立“讓讀書人有錢,讓有錢人讀書”的新風尚。當下,“讀書無用論”的思潮又沉渣泛起?!按髮W”同“大災”、“大病”一起成為當前中國脫貧農民重新返貧的三大主因,大學費用不斷上漲,農村家庭無力支持子女讀書,大學生畢業后無法找到工作,使得有些家庭出現不愿意供子女上大學的現象。
摘編自人民論壇
【陳榮武:黨史也是一部自覺不斷與作風弊病斗爭的歷史】
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上海市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陳榮武指出,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綜觀我們黨的建設史和發展史,也是一部自覺不斷與作風弊病進行斗爭的歷史。早在1927年9月“三灣改編”時,毛澤東同志就針對部隊暴露出來的渙散作風進行整頓,改變了舊式軍隊的不良習氣和農民的自由散漫作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就提出反對紅軍中的本本主義、教條主義重要思想,為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形成作了重要的歷史性鋪墊。中共七大形成了以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三大作風為核心的黨的優良作風,并作為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強調了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闡述了在黨的作風建設方面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黨的十六大以后,黨在重溫和弘揚“兩個務必”的基礎上,作風建設繼續邁開步伐。2007年黨在各級領導干部中提出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2009年1月,黨提出各級領導干部在樹立優良作風方面的“六個方面”要求;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就全面加強新時期黨的建設進行了戰略部署,突出強調要大興密切聯系群眾、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總結繼承、豐富發展歷來黨的作風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關口,進一步奏響了作風建設的號令,優化了黨群干群關系,在作風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譜寫了作風建設的新篇章。
摘編自《文匯報》
【林長云: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需要四方面舉措】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林長云認為,我國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數百萬人,特別是80歲及以上年齡段尤為明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需要根據我國國情,采取有效舉措。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的制度安排。應加快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加快建立健全老年醫療保障體系和老年社區服務網絡體系,不斷深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二、大力發展老齡產業。老年人生活條件的改善,歸根到底有賴于社會財富不斷增加。應積極發展老齡產業,開拓老年消費市場,制定老年服務業發展規劃,實施對老年服務業的扶持保護政策。三、加強相關基礎研究。如何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對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既事關重大,又特別緊迫。應在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實際,加強對人口老齡化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加快探索老齡社會的特點與規律,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科學依據。四、營造尊老愛老風尚。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須著力提高社會各界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華傳統美德,營造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風尚。
摘編自《人民日報》
【華益文:美國對“顏色革命”為何樂此不疲?】
國際問題專家華益文指出,香港非法“占中”引起美國輿論關注,美國一些勢力在對“占中”推波助瀾方面也是蠻拼的。美國一些非政府組織和智庫對“占中”傾注了很大精力,積極地出謀劃策。美國主流媒體對“占中”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興趣。不論美方怎樣否認,美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輿論在“占中”問題上的處理手法和插手的程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年來在獨聯體、中東、北非等地區發生的形形色色的“顏色革命”背后的美國身影。美國在推動一些國家“顏色革命”方面可謂樂此不疲。表面上,美國支持“顏色革命”是在踐行“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確實也有不少美國人和非政府組織篤信自己具有“普度眾生”的“天賦使命”,但只要審視“顏色革命”的后果就會發現,本質上,美國是著眼于自己的戰略利益,借此搞垮不喜歡、不聽話的政權。用美方自己的邏輯來說就是,“民主”的國家和政權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有自己的擁躉,插手別國內政也有嘗到甜頭的時候。但在香港問題上,美國面對的是保持香港穩定繁榮的中國戰略定力和香港主流民意。美國搞過了頭,就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常凱:中小企業職工福利水平偏低】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學院教授常凱認為,一些單位的員工高福利很容易引起社會關注。但從總體上看,大量企業員工、特別是中小企業員工的福利水平偏低,更應引起重視。有企業主曾表示,基層員工只想漲工資、對福利沒興趣。這種情況在前些年勞動力嚴重供大于求的時期曾經存在,但近兩年已經在轉變。隨著員工保障意識提高、各地出現招工難,員工逐漸開始看重用人單位提供的福利保障。員工如何為自己爭取福利?福利太低或約定的福利沒兌現,員工有意見可以理解,但不宜采取停工等方式,工人自身付出的代價也會很大。在非公企業,應大力推行集體協商制度,引導員工參照同行業其他可比性企業福利水平等,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通過集體協議或勞動合同等明確應享受的福利。協商的路徑暢通,相信工人不會與雇主發生沖突。即使福利下降,只要真的是企業經營遇到困難而不得已為之,工人也會理解的。
摘編自《人民日報》
【祁玲玲:政治信任研究中,中國元素呈現不足】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祁玲玲指出,在國內目前的研究中,似乎還沒有關于中國政治信任現狀的其他重要描述性結論。描述是一個簡單又復雜的任務,卻是當前政治信任研究的起點。描述不過是數據的最基本呈現,無需離析其中的因果關系。具體的測量政治信任概念既需要與他國政治信任研究形成可比較的共通的測量和分析數據框架,又需要設計出能夠體現中國政治信任特質的問題邏輯與指標體系;而因果關系的分析,也需要嵌入符合我國政治現實、且與政治信任產生關聯的變量。目前,研究者設計問卷、分析數據的側重點主要在前者,所以我們看到了對各級政府、不同政治機構信任度的衡量,但整體來說,對于呈現政治信任的中國元素的意識是薄弱的?;谥袊c他國政治體制、傳統文化的不同,勢必要求對于政治信任的認知結構開展學理化研究,須充分考察中國的國情及歷史文化等重要因素,但這方面實證數據的體現還遠遠不足。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ü饷骶W記者 李貝整理)